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福安赛岐:棚户区居民住上“江景房”

2017-12-01 09:34 来源:宁德网 何小丽 林耀琳

宁德网消息(何小丽 林耀琳)“‘新房梦’成为现实,真是满满的幸福感。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全家从老旧的危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江景房’。”日前,在福安市赛岐镇和平社区,65岁的李光潭美滋滋地说。李光潭所说的“江景房”,是该镇今年刚刚竣工的危旧房改造项目,新房临江而建,临窗眺望,赛江风光尽收眼底。

和平社区地处赛江之滨,是赛岐最老的社区之一,有971户2886人,社区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李光潭一家原本居住的木制房,不足5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80年代,墙体和地面长期被水浸润腐蚀,修修补补过好几次。

“不要说台风,就连遭遇普通的潮水,都担心会有危险。”李光潭说,以前由于房子靠近江边,大潮时江水就会漫进他家一楼,他们全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告别低矮潮湿、简陋破败的棚户区,住上新房。

群众的呼声牵动着镇、街道干部的心。2014年12月,赛岐镇启动棚户区一期41幢危旧房改造项目。

然而,得知要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不支持的群众也大有人在。“为彻底解开老百姓心里的疙瘩,获得群众的支持,我们创新了工作方法。”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少华介绍,该社区成立了改造筹委会,由拆迁片区内德高望重、有公益心和责任心的人参加;工作小组对居民户数、房屋产权、安置意愿等基本情况逐一摸底,为制定拆迁协议提供翔实资料;筹委会成员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释疑解惑、听取意见、化解矛盾。短短几个月,和平社区前后召开了60多场会议,宣讲政策,协调解决拆迁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推动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为让居民住得好,赛岐镇将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设配套设施;改造还按照百年一遇洪水标准,地基在原有高度基础上提高80公分,有效防止洪涝灾害影响。同时,依据原有的“骑楼”建筑风格进行建设,进一步弘扬创新老商埠古港文化。

“沿江段原来每幢房子进深都是35米,群众为了支持江滨绿道及江滨路等公共市政建设项目,每户自愿出让15米给政府做配套工程,总面积达2350平方米,没有要一分钱的赔偿。”高少华介绍。

镇政府主动作为,社区强力推进,群众群策群力,和平社区完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攻坚战,赢得居民赞声一片。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李光潭 社区 拆迁 棚户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