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畅想美好新生活:光伏发电让“大车”跑起来
大车村光伏发电项目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 文/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何摘帽?不同的乡村因地制宜的发展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福安市甘棠镇大车村,一个传统农业村,去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依托光伏发电项目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12月1日,记者来到大车村,村主任李景华高兴地说:“前几天,去供电公司查看记录,今年5月份并网发电以来,已经发电2万度,按每度0.98元计算,村财增收近2万元。年底,5户贫困户还能分红。”
大车村地处偏远,没有主导产业。全村人均种植茶叶1亩,缺少精加工,粗放型农业导致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村民发展无力,村里的集体经济也不行。村财收入主要靠上级财政支持,村里正常工作运转有时候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说帮助村民发展、村容村貌整治这些投入了。”李景华说。
不怕区位偏远,就怕观念落后。昔日的大车村,村民们忙于生计顾不上村容村貌,常年将生活、生产垃圾直接倒在村口的垃圾池里或是扔在穿村而过的大车溪里,整个村垃圾遍布,甚是邋遢。
2016年11月,省农业厅驻村第一书记陈志宏到任后,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导致大车村经济落后、环境差,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产业。“产业不兴、人心不齐。大车村基础设施落后,要发展现代农业受制约因素多,而且还涉及‘产、供、销’等系列问题,效益短时间无法看到,因此,我们开始多方调研和取经。”陈志宏说,经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最后,大车村选择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清洁能源是国家支持的产业项目,风险小、效益快、管理成本低。说干就干,该村光伏发电项目于2016年12月通过了福安市发改委立项,福安市委组织部拨付了10万元启动资金,同时,作为老区村还争取到福安老区办10万元的补助款。为确保资金充足,陈志宏从省农业厅争取到5万元,加上乡镇支持5万元,光伏发电项目立即上马。为了集约利用资源,大家一致决定将光伏电板安装在村委楼楼顶,避免了征地等流程,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2017年5月25日,对大车村村民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50平方米的光伏电板安装调试完成,建设42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顺利并网发电。“那天村里可热闹了,第一次见到晒太阳还能发电赚钱,而且听说一发电能发30年。”村民李成明乐呵呵地说。
暖阳通过现代科技转换成电能,增加村财收入的同时,也暖了贫困户的心。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大车村将光伏发电项目分成30股,拿出六分之一股份收益让渡予贫困户,贫困户只要缴交1000元押金,即可享受比例分红。
光伏发电站成了大车村发展的“定心丸”,也是村民提高精气神的“动力源”。电站并网发电后,大车村吹响了“整治垃圾”的号角。河道整治、垃圾分类、厕改水改……系列村容村貌整治,让大车村焕然一新。11月,大车村彻底结束了污水、粪便直排河道的历史,“垃圾溪”也变清澈了。
陈志宏说,光伏发电站只是大车村迈步发展的一个起点,希望以后能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大车村发展的新动力。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