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扶贫的福安求索
宁德网消息(李向娟 雷津慧 吴庆堂)“坦洋工夫”“福安葡萄”“穆阳线面”“福安油茶油”“穆阳水蜜桃”“福安水蜜桃”“福安绿竹笋”“溪塔刺葡萄”……眼下,在福安,众多农产品在注册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点石成金”,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价格成倍上涨。
目前,福安结合特色农副产品实际情况,引导相关行业协会积极挖掘、整理和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5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
借助“地标”的品牌效应,福安农民成了最大受益者,在实现更充分的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同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升级换代 从不可能到可能
穆阳线面生产和加工的历史有680年之久,是福安百姓不可或缺的“彩头”食品,寓意年年长寿。
临近春节,在福安市苏堤华盛线面专业合作社里,前来订购线面的顾客络绎不绝,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线面,忙得不亦乐乎。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线面的产量能比平常多出30%,销量多的一天会往外运出大约10吨线面。”苏堤华盛线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缪绍平介绍说,合作社现有成员200多人,共带动11户贫困户脱贫。
以往,由于包装粗糙、缺乏品牌以及保鲜难、储存难等因素的制约,穆阳线面只局限于本地和周边县(市)销售,无法走得更远,也难以登上超市的货架,线面产业迟迟无法做强做大。
2006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苏堤村组建了两家线面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由公司供粉和回收线面,并支付加工费给各家各户,对线面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2008年,苏堤村的线面艺人也组建线面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之后,福安市穆阳线面协会应运而生,并组队参加厦门“9·8”投洽会。穆阳镇还成立了“穆阳线面”品牌争创小组,按照“政府主导、工商策划、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促进发展”的运作模式,有力推动“穆阳线面”地标的申注工作。2011年,“穆阳线面”终于获准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
有了“金字招牌”,很多事变得顺风顺水。穆阳镇加大技术培训等扶持力度,工商部门全力指导福安市穆阳线面协会制定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规则,“公司+农户+商标”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在苏堤相继建立,村里的3家线面生产龙头企业也陆续获得QS认证,分布在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的线面销售网点和营销队伍源源不断地把“穆阳线面”销往全国各地。2012年,“穆阳线面”总产值已超过1亿元,苏堤村从事线面加工的群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比全镇高50%。
目前,福安市穆阳镇苏堤村共有971户,其中830户、3000多人从事线面生产。线面在解决本村村民生产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康厝、穆云等畲族乡镇的返乡农民工及“计生三户”等群众前来苏堤村加盟线面生产,为他们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希望,被誉为全新的“造福工程”模式。
陈锐松本是苏堤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身患残疾的他以前只能靠打零工讨生活。2015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帮扶下,陈锐松购买了制作线面的机器和材料,开始生产穆阳线面。才一年的工夫,陈锐松增收1.7万元,在2016年实现脱贫。去年年底,他重新装修了自己20多年的老房子,还加盖了一层楼。今年春节就要来临,他逢人便感叹:“今年终于住上像样的房子啦!”
形成模式 从偶然到必然
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一种标识,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如果使用得好、保护得好,可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福安是全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县市,是南方地区县级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享有“南国葡萄之乡”“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中国最美葡萄沟”等美誉。2013年,“福安葡萄”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跻身最受消费者喜受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行列,央视发布福安巨峰葡萄品牌价值71.39亿元。品牌助推葡萄产业蓬勃发展,广大果农喜上眉梢。
去年10月中旬,在素有“福安西伯利亚”之称的范坑乡蛇头村,最后一批葡萄才刚刚运往福州,“还记得最晚的一年,到了11月14日我们还在摘葡萄呢!”聊到高山晚熟葡萄,村主任林奶增信心满怀。
受自然和地理条件制约,蛇头村以前主要种植茶叶和太子参,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谋生。2012年,眼见“福安葡萄”越来越火,林奶增等人也试种起巨峰葡萄,“可是,因天气太冷,第一批40多亩的小苗全部被冻死。”林奶增说。
一次失败并没有击垮林奶增。次年,在福安市农业局技术人员指导下,他到“福安葡萄”发祥地赛岐镇象环村重新购买老苗,并请来专家指导。没想到,2014年林奶增的葡萄园迎来丰收,给村民们脱贫致富带来希望。目前,蛇头村成为福安种植葡萄海拔最高的地方,种植高山晚熟葡萄面积170亩,平均每亩产值约1.5万元,葡萄种植正成为蛇头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地理标志农产品替代传统的“土特产”,发挥其品牌效应?近年来,福安市一直在努力把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作为扶贫攻坚的“助推器”。福安市制定出台了《福安市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品牌的培育、推荐、宣传以及品牌管理、维权工作。
同时,福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地理标志商标进行资源整合,采取“地理标志商标+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种养,并根据各乡镇、村庄的特色,实施“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不断扩大地理标志商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以前,大部分农民对于地标的认识不够,都是各干各的,地标的品牌效益难以得到充分使用。”福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高国雄坦言,为了向农民宣传地标的好处与使用方法,他们经常走村入户进行宣导,引导农民改变过去各家各户零散、粗放的经营模式,以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示范基地或示范区为基础,指导成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规模经营、规范经营、集约经营。
“地标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少不了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高国雄说,农业、林业等部门也都加大了技术帮扶力度,指导企业、农户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加工,促进了质量提升,使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成为“名品”“精品”的代名词,提高地理标志商标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