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脱贫致富路上的好支书
——记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
宁德网消息(钱少穆)下岐村是纯渔业村,现有783户,总人口3572人,祖祖辈辈下岐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过着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日子。1998年依靠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好政策,居住条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善,但仍有少数渔民依然沿袭着祖辈的生产模式。郑月娥担任下岐村支部书记后,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精准扶贫,使下岐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实效,目前,全村9户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创新载体,加强教育帮扶
上任后,郑月娥根据部分渔民党员常年生产生活在海上,群众普通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水上党校”,按片区安置点成立了“水上党员流动驿站”,由村里出资选购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等,让党员群众可就近到驿站定期集中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在休渔期间邀请海洋渔业部门的专家对渔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渔民的生产技术技能。
用心用情 促增收带民富
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郑月娥用心用情为其所挂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贫困户江佺顺,家庭成员5人,因长期缺乏生产资金无法发展生产,郑月娥自掏腰包垫资1万元,作为江佺顺购置养殖龙须菜的启动资金,并邀请了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同时,郑月娥还先后两次联系信用社给予贷款5万元用于扩大生产,2016年龙须菜收益达8万多元。扶贫户王玉寿,两女户,因小女儿患小球肾炎长期服药,家里用于谋生的渔船破损严重,无法正常出海从事捕捞作业,家中不仅没有收入还负债累累。郑月娥以个人名义为其担保贷款5万元,让王玉寿修缮破旧的渔船,添置了渔具,重振捕捞作业,当年就为其增收6万多元。
因地制宜,搭建服务平台
下岐村各安置点较为分散,郑月娥在各安置点建立“固定代办点”,为安置点群众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上岸定居的渔民,郑月娥结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和人社系统村级便民服务项目,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创建200平方米的“民富中心”,集行政便民、小额金融、零售便利、农村电商、乡村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大大便利了渔民的生产生活。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