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墟会上觅美食
宁德网消息 (叶子清)
“福安好穆阳,穆阳好地方。”穆阳春节赶墟除了好看好玩的,特色美食琳琅满目。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穆阳畲乡春节赶墟会,美食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穆阳线面、牛肉面、扁肉、糖糕饼、烤肉等传统小吃既喜庆又美味,深受大朋小友们的喜爱。
正月十三,福安市穆阳镇传统赶墟日,感受了原汁原味的古代传统赶墟会,更让人惊奇的是赶墟日,各种传统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堪比央视《舌尖》,不知这些美食你吃过几样?
走进穆阳传统赶墟现场,它是福安境内少有的保留完整的传统农事节,你仿佛穿越到了古时的庙会。整个镇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各个方阵队伍耀眼夺目,街道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古街两侧除了衣铺、客栈、青楼、茶馆等一些传统的店铺,更多的是美食店铺。
随便走近一家店铺,看到的尽是热气腾腾的美食。食客很多,店员很忙,一碗碗、一道道,香喷喷的美食极为诱人眼馋。
到了福安市穆阳,人们都要尝尝独特的畲乡地方风味小吃穆阳扁肉。它又名馄饨,肉皮薄、色鲜、粒实,吃上一口,感觉味道鲜美、而且富有润性。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名扬远外了。
穆阳扁肉为何受人青睐?!其面粉质量非常好,非要选择优质小麦研磨出来的第一茬粉进行制作不可,有润性,制作出的扁肉皮,反复用棍用力辗压,使得扁肉皮薄如纸片。
穆阳扁肉的馅肉,也是地地道道肥壮生猪的腿瘦肉,既要鲜又要纯,去掉皮骨、筋头和肥膘,不能带有点滴的肥块或膜片;然后用棍棰反复敲打成肉泥,这样的肉泥颇有胶劲,口感特别脆嫩细腻。
煮扁肉也有个中道道:烹饪要细心,下锅时要掌握好汤的火候。煮的时间要合理,起锅时间要及时。既不使扁肉开裂,又不使其粘糊;汤汁要适中,猪油要纯……配上清汤、味精、酱油、香油、醋、胡椒粉、葱花等佐料,其扁肉清爽可口。
穆阳扁肉最大的特点是皮薄馅多,据说0.5公斤面粉能够加工出400~500张皮坯。煮熟后,再撒上翠绿的葱花,清香扑鼻,诱惑难挡。
尝罢穆阳扁肉,有人不觉过瘾,又要去品品穆阳线面。穆阳线面乃是福安传统的地方面食。其生产和加工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680年前。数百年来,穆阳线面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经发、捶、挤、搓、拉等九道工序精作而成,经过太阳晒制,味道非常的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有着不同的配方。
穆阳线面的包装,更是蕴含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穆阳线面”被正式认定地理标志商标,穆阳线面已成为逢年过节闽东一带人当作礼品馈赠相送。
如果你是身在外地未回,想起家乡的线面味道,那就透过空气的弥漫闻闻气味吧,回味回味家乡线面的感觉。待水煮开,在碗里调好汤料,汤料中略加点酒、葱叶、味精,再加点煮开的水,千万莫要加盐,因为线面制作时就已加碘盐,如果此刻有海蛎最好,加些海蛎,味道特别的美。线面放入锅里,2到3分钟后捞出,放入配好的汤料中,一碗美味的线面就香喷四溢了。
米糕味道软糯香甜,略带微酸。是福安等地著名的大米糕点。米糕老少皆宜,也是福安人过年必不了可少的美食。
“雪花飘飘,外婆发糕,大笼糕、小笼糕、白糖糕、红糖糕、桂花糕、莲子糕,大吉大利节节糕……”发糕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美食。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加上它那吉祥的寓意也成为许多人的最爱。
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美食。春节,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过年来份红糖年糕、肉糕那是好吃又吉祥,你吃了吗?
棉花糖,这是一种将白糖倒入棉花糖机中制出糖丝,再用棒子将糖丝缠绕起来而成的美食。不知从何时起,棉花糖一下子风靡全国,成了各种集市、庙会的必现食品。
穆阳烤肉,本来是作为拌面扁肉饵料的,谁知上个世纪初,穆云桂林村伴面扁肉店老王先生创办后,因其烹煮制作的烤肉美味极佳,久而久之在食客中流传开来而成为一块品牌,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穆阳烤肉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从选肉到烤肉,都追求完美,口感香而不腻、风味自然纯正、绿色、营养、健康,适合人们日常食用,慢慢衍变成宴请、筵席及逢年过节餐桌上的一道特色菜。名气远扬,很多福安人、各地旅游人士都要专门开车前往品尝。
烤肉配好酒,香气四溢,是穆阳一大特色美味,如今,穆阳烤肉又成为探亲访友、过节送礼之佳品,第四代店主王松光正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然,赶墟会的美食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点到,有很多特色美食正等着大家去品尝。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