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犁田

2018-03-09 11:43 来源:宁德网 叶子清

图片1

宁德网消息(叶子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春三月,徜徉于乡野田头,遥望农民赶着水牛春耕犁田,不禁打开尘封的记忆。

那是一九七九年的夏天,自己刚刚高中毕业,回村参加双抢,哥哥考中福建师范大学,家中父亲年愈花甲,身患“过力症”,不能干重体力活,我是赶鸭子上阵——学着犁田。

图片2

六月的福安,艳阳高照,十分闷热。我身穿一件蓝色化纤布上衣,背上犁田工具,浑身汗湿淋淋,赶着生产队里的水牛,沿着田埂小道,前往王基岭自然村、自己所分配承包的责任田犁田插秧,如今这里已厂房林立、民房拔地而起,四十二米大道贯穿其中,水田不见踪影。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消逝四十年。许多人至今对我会犁田插秧、参加双抢等农事活心存疑点,认为我是班门弄斧吹牛皮。我呢,绝无半点虚话,而是犁田、插秧、采茶、种麦、割稻、栽菜,样样精通。

那时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家家都要干农活,人人都要掌握农活技术,虽然我才高中毕业,也不得不学犁田插秧等,不让水稻耽误季节,错过农时。那天清晨天刚朦朦亮,我就吃完早饭,右肩挎着犁田工具,牵着水牛上路了。水牛很温顺,确有“俯首甘为孺子牛”之举。

记得那时村里,参加集体劳动,若要拿高“工分”,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也只能挣普通工分,高工分就必须懂犁田、耙田等技术活,而且需拜师傅,一般人是不愿传手艺技术的。

图片3

犁田很讲究技术:好把式,犁过的田,深浅平均,一条条翻过的黑土,如长龙翻鳞,排排整齐,远望时,一如正涨潮的波浪,一层一层翻滚而来,煞是壮观;技术差的,犁过的田,就象苦瓜面上的瘢痕,或大或小,左颠右倒,深浅不一,颇煞风景。

图片4

我的犁田技艺是跟父亲学的,那时生产队养着两头水牛,供村民们轮流耕作。看着别人学犁田,以为很容易,有时在好友的纵恿下,斗胆偷偷下田一展身手,嗑嗑碰碰,倒也“威风”了一下,过过几把干瘾,真正掌握技艺功归老爸。

记得那次耕田,老爸不在身旁,刚学会犁田的我,虽然在父亲手把手的调教下,犁几个来回,学会了基本功——掌控犁头,懂得如何控制牛的步划?如何使牛掉头?而犁不翻倒。

图片5

但要犁田的好,那就靠造化,靠自己好好体会了。犁的深浅度,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手的压劲,牛的拉力,犁头的角度,要配合的刚好,才不会一时深,一时浅。而且,要耐心细致掌握牛的脾性。

牛的脾性不一,要是不懂它的脾气,那鞭子再大也没多大用处,牛脾气一发,还可能起坏作用,跟你较起劲。牛也识人,你待它好,它就神采奕奕,垂耳低首,唯命是从,兴高采烈,皆大欢喜。人的脾气不好,牛自知该如何应对,那次自己曾经乱拉缰绳、鞭打牛而被牛角甩个倒叉,后背蓝色化纤上衣被牛刮着一个倒“7”字,幸好跑着快才免伤皮肉,至今惨景历历在目,如果衣服还在,尚可当作文物保护呢。可见万物皆有灵性,牛可为孺子,只要你给它一点爱,一点温情,它回报的可是十、百、千倍。

图片6

乡愁似水,乡愁如情。学会犁田,是农村小孩长大的标志之一,如今已是机器年代,许多农事耕作都被现代工具替代,只有在偏僻的农村,才能偶尔见到农民赶着水牛犁田耕作,保留传统的犁田技术,但愿这样的农事技术不在遗失。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犁田 水牛 插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