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农田“换妆”的奥秘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通讯员 陈锦雄)以往从秋收到春种这段时间里,福安许多田地都是杂草丛生。而在当下,取而代之的是推广种植的紫云英。昔日草凄凄,今朝花艳艳,是什么催生了这些变化?且看——
万亩农田“换妆”的奥秘
阳春三月,走进福安市溪柄镇北山村紫云英生产示范片,花开遍地的紫云英姹紫嫣红,春意盎然。而在以往从秋收后到春种前这段间隔期里,这片田地基本都是杂草丛生。
昔日草凄凄,今朝花艳艳。福安市农业局专家用一句农谚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
福安市土肥站副站长钟勇法告诉记者,每1000公斤紫云英鲜草可以为后茬作物提供纯氮4.0公斤、纯磷2.0公斤、纯钾2.3公斤,相当于尿素8.7公斤、过磷酸钙16.6公斤、硫酸钾4.6公斤。另外,紫云英干草含粗蛋白质24%、粗脂肪4.7%、粗纤维15.6%、灰分7.6%,它不仅是优质的有机肥,还是牲畜的好饲料。
经实地测产验收,这里的紫云英平均株高在70至80厘米,鲜草亩产平均在2500公斤左右,长势喜人。
像这样的紫云英生产示范片,在福安几乎镇镇都有。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化肥的广泛应用,紫云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耕地地力不断下降,影响农产品品质。种植紫云英,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成为福安农业增效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之举。
去年以来,福安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绿肥及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工作,通过采取发放补贴购买紫云英种子等方式,大力推广绿肥种植,专业技术人员还进村入户,一线指导种植生产。目前,全市已种植紫云英绿肥2.5万亩。
“这两年地里需要的化肥省了三分之一,每年少花了5000多元钱,产量还明显增加。”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种粮大户王燕琴通过种植紫云英,就尝到了甜头。她坦言,秋收到春种这段时间,原本田里长满了杂草,到春种时还得施除草剂,种上紫云英后,除草剂基本用不到了,化肥也用得少了,每亩水稻产量还多收了50公斤以上,一举多得。去年冬天,她再次在自己的105亩农田上种了紫云英。
肥了土地,增了产量。随着春天的到来,这一亩亩紫云英花开正艳,成为福安乡村的一道美丽风景,还吸引不少游客踏青观光。
“紫云英等绿肥,易栽培、投入少、产量高、肥效好、作用大。”福安市农业局食用菌办主任李以训表示,下一步,福安市将把绿肥种植与美化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助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