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村官雷金玉:畲村脱贫的“金玉”石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吴其文)“有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政策,只要努力奋斗,日子会一天好过一天。”3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村主任雷金玉在茶园,向忙着采春茶的村民们宣讲“两会”精神,这是她从北京归来这段时间的生活主旋律,从支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再到乡镇大会、到市里,雷金玉积极地将“国家声音”传达到基层的各个角落。
党的政策春风吹拂,过去生产落后、乏人问津的偏远乡村后门坪近年来大变样。干净整洁的村道旁种满了桃树,错落有致的新房散落在漫山遍野、深浅不一的桃红里,甚是好看。后门坪村从破败到充满生机、从脏乱到美丽的转型背后,离不开雷金玉对党和国家政策在基层实打实地落实。
“厦门并不缺少我一个设计师,但是后门坪村却很需要大学生。我想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兴家的路。”3年前,“85后”女孩雷金玉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和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
后门坪村距福安市区13公里,畲族人口950多人,村民原本以种植茶叶和毛竹为主,产业单一,收入低。如何带领“先天不足”的畲村脱贫致富成为雷金玉的首要难题。
村里先前主要经济收入靠茶叶和毛竹,经过调研发现该村土质特别适合种植水蜜桃和甜蔗,雷金玉找到镇里、市里的专家探讨论证,确定了发展水蜜桃和甜蔗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为了让村民们转变发展思路,她领着村干部天天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还带村民去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参观学习。”该村党支部书记雷加清说。
为了让所有村民都能种上甜蔗,雷金玉自掏腰包垫资8000多元,购买甜蔗苗分发给贫困户。而雷金玉家并不宽裕,父母身体都不好,8000多元对于她而言也不是小数目。
精准扶贫户雷伏书和妻子都身患残疾,视力差,劳动能力有限,家里两个孩子才上幼儿园,80多岁的老母亲还要进山采茶贴补家用。
雷金玉知道后,二话不说自己掏钱购买了几十斤的甜蔗苗送到雷伏书家中,还请了镇里的农业专家指导。“去年甜蔗收成了,用畲族传统工艺做成了手工红糖,卖出了好价钱。”雷伏书满是感动。
为提高甜蔗附加值,雷金玉引导村民制作手工红糖。为打开销路,她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电商网络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增加收入。
雷金玉为村里的发展常年四处奔走,身边常带着三张“小卡片”,一张是手工红糖,一张是水蜜桃,一张是畲族文化,逢人就见缝插针地宣传,将畲族文化传播出去,把资金人才引进来。
奋斗就会有收获。2017年,后门坪村水蜜桃种植已经超过80多亩,经济效益达26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实现全村脱贫。
为实现长远发展,雷金玉还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村民集体智慧结合起来,制定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畲族文化”的发展模式。
“村里的‘二月二’畲族民俗节去年被列入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几年越办越精彩,特产也卖出去不少。”村民雷满贵高兴地说。
“奋斗在春天里很幸福,我希望将后门坪村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村落,帮助村民实现致富梦。”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雷金玉自信满满。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