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岭头茶飘香、笋清甜
宁德网消息(叶子清)周末假日,春光明媚。乘着三月最后一天的春风,踏着春天的气息,迎着四月的来临,同学相邀,我们一行沿着104国道,驱车驰过武陵溪,辗着蜿蜒乡村道路,穿过潭头镇柘头村,辗转三十多公里,方到社口镇荣岭头村。
步入村口,但见青松挺拔,毛竹葱茏;茶园遍绿,油菜花黄;李树蒂果,杜鹃含蕾;村姑采茶正忙,村民喜挖竹笋,群山环抱其中,好一幅青山绿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美丽画图。
荣岭头村位于社口镇东北部,西与寿宁武曲镇交界,南接潭头镇柘头村,下辖上村、彭加洋、岐岭、蕉坑里、燕岩头、东桂洋6个自然村,鸡鸣一叫两县三镇可闻其声。荣岭头村不大,人口不多,只有247户、975人,却和睦相处生活着众多姓氏:吴、李、杨、潘、叶、季等十多汉姓,还居住着雷、蓝、钟三姓畲族同胞三百多人。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荣岭头村吴姓始祖若椿公后裔角九公,从潭头镇王沙坑村迁入,至今繁衍传承十五世。荣岭头村曾经有一座吴氏宗祠,于1899年所建,长27米、宽13米,面积351平方米,却因人之祸而废弃。清朝乾隆十六年,李姓始祖采四公茂珊,因县城阳头发生洪灾,而跋涉山山水水来到六都荣岭头村定居,至今繁衍十代子孙。
古朴的荣岭头村,深藏于崇山峻岭中,抒发着浓厚文化书香。远远遥望,一座庄严肃穆的古民居便映入眼帘,慕名走近一睹,不禁肃然起敬:“州同衔李宗白故里”牌匾直嵌双眼,仰望大门门楣,白底红字“选魁”二字赫然醒目,它乃清朝光绪四年兵部尚书、闽浙总督、福建提督学院何璟先生为房屋主人、贡生李惟清所立,步入厅堂:“瑞霭和风”、“尧天舜日”、“孝孙有幸”牌匾频频入目,大宅门两旁更见西晋文学家陆云《古风》之诗:“闲居外物,静言乐幽。绳枢增结,瓮牗愁缪。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地则尔,户庭已悠。”显现李氏家风:家贫不减其志,眼中极静,胸中极廓。
大堂之中,一位满面光亮、皮肤显白的男子看见我们,马上放下手中文房四宝,热情相邀,老人李伏清十分健谈:“古民居是天祖永义公于嘉庆年间(公元1817年)所建,至今二百年有余。高祖李宗白、曾祖李惟清秉承家风,勤学成才,官至六品和清朝贡生,发扬光大。”大家以为老人才年逾花甲,一听“八十有七”耄耋年华,不约而同感到惊讶,问其高寿秘诀:三餐饮吃,不喝酒、会抽烟,也许是高山流水、空气清新的缘故吧。
老人告知中堂上原来悬挂一块“孝孙有庆”牌匾,年达110年,颇有文物价值和孝文化寓意,可惜数年前被人偷窃,现在只存模糊的照片。
踏着荣岭头村间小道,名不见、经不传,却是一块染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座山、这道岭、这条通往寿宁县、福鼎市的古道,留下无数革命者的足迹,也连接着荣岭头人民与闽东红军“血肉关系”的情结。
荣岭头村位于福安西北部与寿宁县交界处,曾是寿宁到福鼎必经之路,为闽东革命战略要地。说起村里红色革命历史,村党支部书记吴伏兴神色凝重:“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村有六位青壮年参加革命英勇牺牲:吴从顺,1934年3月参加革命,任工农赤卫队队员、岭头(即荣岭头)乡苏维埃政府粮食委员; 1935年4月,在反“围剿”斗争中被捕关押在福安监狱,1937年保释出狱后刑伤复发牺牲,年仅36岁。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潘法寿,1930年参加革命,岭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9月被捕后杀害于岭头村岔坪,时年34岁。
吴金弟,1934年2月参加革命,上北乡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1935年4月被捕关押,1937年3月于福州狱中牺牲,年仅28岁。
吴永吉,1934年参加革命,岭头村赤卫队员;1935年7月,在寿宁县甲坑村被杀害,也仅28岁。
吴章仔,1933年6月曾经革命,岭头村赤卫队队长,1935年7月,在寿宁县余坑村被杀害,时年26岁。
杨长春,1933年参加革命,岭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1月被捕,次年11月在狱中牺牲,时年30岁。”
他们为闽东革命参加“五抗”(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抗债)斗争、土地斗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1935年初,闽东红军主力反“围剿”作战失利后,他们仍然追随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转移山区坚持革命斗争,相继被捕牺牲。然而,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鲜为人知,荣岭头村却还不是一个老区基点村。”
青山静穆,绿水凝固。我们不能遗忘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不能忘却荣岭头人民的革命情怀,应该铭记吴从顺、潘法寿、吴金弟、吴永吉、吴章仔、杨长春六位先烈的名字。
图为:茶叶初制厂房
白云山头云屹立,白云山下春耕急。勤劳朴实、默默无闻的荣岭头老区人民,凭借着雄伟多姿的白云山脉,丰富的山地、林地资源,不等不靠,实行乡村振兴规划,种植茶园、发展果园、栽植毛竹,发展茶园面积1447亩,林地面积4894亩;投入230万元,畲汉同心开辟社口镇到荣岭头村的水泥道路,改变了办事情需绕道潭头镇的历史;兴办两家茶叶加工厂,绿茶远销省内外;实现劳动力转移,去年人均纯收入18660元。
时近中午,春阳高照。炊烟袅袅升起,村党支部书记吴伏兴和主任李先福却兴趣正浓,扛起银锄,背起小箩,非要带我们上山到其自家毛竹林,采挖“白麻笋”(福安方言),让我们尝尝高山黄土毛竹笋的清甜美味,风趣地说:“季节过了就尝不到了。”他可真是采挖“白麻笋”好手,眼睛雪亮,拨开泥土,挥起锄头三下五去二,没两烟袋工夫,十几只“白麻笋”就落入小箩中。
“白麻笋”节节甜,绿茶叶正飘香。荣岭头村人又有了春天的设想:不忘初心,踏着先烈足迹,用双脚践行、用心灵体验,让革命精神永远传承,建设美好家园,振兴荣岭头,全面奔小康。
我们祝愿这只充满红文化、古文化、畲文化、孝文化底蕴,沉睡于白云山麓的雄狮,焕发青春,阔步向前,像春茶那样飘香,像“白麻笋”那样清甜、茁壮成长、挺拔向上!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