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把梦想变为现实就是幸福

2018-04-26 09:32 来源:宁德网 郑舒,陈锦雄 雷津慧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郑舒 通讯员 陈锦雄 雷津慧)香甜酥脆的炒米糕,是许多宁德人爱不释手的零食。小小的一块炒米糕,利润只有几毛钱,可福安阳头横街头的王雁贵靠着做炒米糕的手艺,开起了糕点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清晨5点多,大家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王雁贵夫妇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在50平方米的小店里,王雁贵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蒸熟,晒成干透的米粒,再放进180度的油锅里炸,直到白白的米粒变成漂亮的焦黄色米花,香味溢满屋子。之后,加糖、花生、芝麻等材料,待所有的材料都沾上糖后起锅,把拌好的材料在模具里铺好、压实,再拿刀切成小块。

一道道程序下来,炒米糕就这样新鲜出炉了。“今天因为有广州的客人预定,所以做得多了。炒米糕100斤、祭灶糖100斤、月饼100斤……”王雁贵说,现在做炒米糕的机器升级了,工序也简单了,比他当年当学徒时强了很多。

转眼间,王雁贵做炒米糕已经33个年头了。他是土生土长的福安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制麦芽糖家庭。15岁那年,他跟着福安一位师傅当学徒学做糕点。当学徒的头三年,不仅没有工资,还经常要连续工作24个小时。但是,他总是第一个到厨房,扫地、擦灶台、挑水、烧水,天天如此。一天下来,王雁贵的腰和背都直不起来,手上也磨得全是水泡。说起当时的日子,王雁贵感慨道:“真的太苦了!”

师傅看王雁贵挺勤奋,便把手艺传授给他。王雁贵对炒米糕的制作技艺有浓厚的兴趣,除了每天勤练手艺,他还走访了许多做炒米糕的名家,虚心向他们讨教,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十几年前,在福安阳头横街头有一位六十岁的老师傅,开店四十年,手艺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认可,看到王雁贵这个小伙子手艺不错,勤快肯干,便把独门手艺传授给他,还将自己苦心经营的糕点店转让给他。渐渐地,王雁贵做的糕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从稚嫩的学徒工,到小有名气的糕点店老板。33个春秋,王雁贵最为骄傲的不是手艺的精进,而是“敬业为本,诚信是天”的人生追求。做炒米糕不仅是个辛苦活,而且季节性较强,逢年过节是旺季,5到7月是淡季。但王雁贵始终坚持旺季、淡季一个价,本地客人、外地游客一个价,从不投机取巧、欺客宰客。“有时候,遇到一些粗心的顾客,误将大钞当零钱花,我都会提醒他们。”王雁贵说。

1996年,王雁贵结婚了。每天,他在店里做各种糕点,妻子就在旁边打下手,两人配合默契,其乐融融。遇到旺季,大舅子一家就来帮忙,两家人三班倒、连轴转,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时光匆匆流逝,王雁贵勤奋劳作、省吃俭用,糕饼店生意一天天好了起来。1996年,他在福安新阳路买了一块地;2000年,他盖起了一栋300多平方米的4层楼房,生活条件实现了大变样。

凭借着精进的手艺和诚信经营,王雁贵的糕饼店赢得了许多回头客,也吸引了很多在外地的福安人打电话订购,福州、浙江、上海、北京……各个地方都有电话打来,纷纷称赞王雁贵的糕饼有“小时候的味道”。王雁贵说,他想把店铺做大做旺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把梦想变为现实就是幸福!”王雁贵说,下一步,他打算扩大规模,注册商标,把包装做得更精美,突出地方特色,把福安炒米糕的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正宗的福安味道。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王雁贵 炒米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