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赛岐:“解锁”民生工程建设思路
赛岐滨江湿地公园一角
和平社区新建江景居民区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文/图)“花圃不能光秃秃的,得围起来呀。”4月12日,福安市赛岐镇和平社区居民李光唐又来到社区改造后的滨江湿地公园散步,“我要把这个问题反映一下,下次开会讨论。”
李光唐所说的“会”,正是和平社区旧房改造筹备组的例会,这个由群众组成的筹备组,在赛岐镇政府的指导、社区的牵头下,一步步将老旧的和平街,改造成赛江畔最美的风景线。一个财审核定600多万元的项目,最终花费300多万元就保质保量完成,为赛岐镇发展民生项目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民生工程民众支持,公益事业公众参与。如今,“政府配套资金、村(社区)组织实施、民众参与建设管理监督”的建设方式如一粒种子,在赛岐镇结出累累硕果。
听“民声”办民事
老赛岐人都有“和平街”情怀,这里有旧码头,见证赛岐曾被誉为“小香港”的风光时代;这里有“打球厂”,是赛岐小孩们童年的游乐园;这里有味道最好的煎包店、拌面店……连鼻尖都萦绕着赛岐人打小就熟悉的鱼干味。然而,和平街已逐渐“年迈”,“小香港”风光不再,旧码头不见熙熙攘攘人群,房屋老旧,街道破败。
改造前,和平街临江群众有“三怕”——旱季怕火灾、汛期怕洪水、夏季怕台风。记者随李光唐走了一遭和平街,在一排废弃的老屋外墙看到,墙上一米高左右的位置皆有深绿色的青苔痕,“这是潮水倒灌进房屋淹没的位置。”李光唐说,和平社区临江的房子都面临这个问题,“住的环境已经这么差了,哪里还奢望有休闲环境。”
2015年,赛岐镇启动了和平社区棚户区一期41幢危旧房改造项目,与之配套的,还有赛岐镇滨江湿地公园等市政公共项目建设。
在赛岐镇政府的指导下,和平社区请来福州的设计团队,经过科学测量和设计,设计图按照防范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新房地基在原有高度上提高80厘米,一幅宜居家园的蓝图在社区居民面前展开。
“要实现设计图里的公园景观设计,居民的老旧房屋就要往里退,让出土地。”李光唐说,让群众让出土地,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在和平社区却实现了。
居民金光青的房子就位于临江位置,对于让地给市政项目,他举双手赞成,“我见过设计图,改造后我们不仅能住新房子,门前还有公园、绿化,这是政府造福于民的大好事。”
为了保障改造项目顺利进行,社区牵头成立了旧房改造筹备组,7个组员来自全区67户改造户,由改造户投票选出。来自群众,更懂群众心声。筹备组对改造居民户数、房屋产权、安置意愿等基本情况逐一摸底,深入居民家中,解疑释惑、听取意见,先后召开60多场居民会议,协调解决拆迁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在筹备组的努力下,旧房改造项目顺利完工。
危旧房变为“江景房”,群众喜笑颜开,更加支持公共项目的建设,平均每户让出15米给政府做配套工程,总面积达2350平方米,没有要一分钱赔偿。相应的,赛岐镇政府让出公房用地,作为社区公共通道建设用地。
集“民力”办民事
民众让出来的地该怎么建,花多少钱来建?看到危旧房改造中社区居民发挥的作用,福安市赛岐镇镇长蔡龙玉有了新想法。和平社区居民在危旧房改造中涌现了一批热心群众,他们货比三家选材料,事无巨细监督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危旧房改造的成本低了,质量却更高了,蔡龙玉认为这样现成的民力资源,应该利用起来。
如果说危旧房改造项目是“小试牛刀”,那么滨江湿地公园的建设则是“政府+社区+群众”模式的一次“大显身手”。
放权,成为该模式走的第一步。和平社区原有的筹备组成为骨干力量,从项目设计到实施,筹备小组一律采取开会宣讲、民众裁决的方式做决定。凡是涉及群众共同利益的大小事务,都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议定,由基层组织和居民说了算、定了办,群众“当家做主做决策”,把民生项目变成群众自己家的事情。
集众智办大事。在项目施工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品生、陈允模、郑学成等一批社区退休老干部积极参与,他们配合筹备组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加入采购、施工、管理等小组,并邀请技术人员做项目顾问,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办群众事,肯定要透明公开,干干净净做好事。”李光唐说,筹备组在社区的指导下,也有了一套监督办法。例如,工程需要采购材料,必须多位组员一同询价,货比三家后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再将这些信息在社区公告栏上进行公开。通过定期公布材料采购、资金使用、人员聘用等项目建设的进度信息,让项目运行在群众的监督下。赛岐镇政府为此也特地开放举报渠道,群众有疑问可以直接对话镇长,以此保障项目运行公正。
这次的尝试没有让人失望。完工后的滨江湿地公园有3个老人活动点、2个纳凉区、一个古码头改造的小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过去破败的景象早已不见踪迹。
“上个月还有人来询问房价,对方开价就是一套90万元。”金光青说,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这片过去无人问津的地块,也成为“香饽饽”。
2350平方米的滨江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财审核定价是600多万元,而项目完工后结算实际支出仅300多万元,真正做到了“省工省钱提质量”。
有了滨江湿地公园的成功案例,赛岐镇掀起一股民生工程民众参与的热潮。2017年,虹桥南路改造项目启动,财审价核定为236万元,在“政府+社区+群众”模式的运作下,最终实际花费160多万元,同时,道路沥青厚度由原定的10公分增至12公分,解决了该路段多年易堵易涝难题。茜安水利清淤工程、人民会场修复项目……一项项采用这种新模式运行的项目正顺利开展,群众是项目最好的“监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