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垅兴隆甘泉井
宁德网消息(叶子清)朋友!你生在福安、长在城北街道吗?你知道繁荣的锦鸡路口、闽东世纪城旁,有一座近五百年历史的兴隆宫吗?有一口明清《福安县志》记载的甘泉井吗?那里有众多后垅人无尽的情怀,凝聚着人们无数的情结。
虽然近在咫尺,而且天天路过,却又多年没有踏入。恰逢“六·一”儿童节,童心未泯,濛濛细雨中,走进兴隆宫,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N年未见的水井又映入眼帘,井壁石刻“甘泉”、“光绪八年(1882年)葭月(农历11月)”、“阖境重造”等字依然十分清晰,赫然醒目。只见井中泉水清澈,数只龟鱼轻松漫游,诉说着古井的悠久,记载着村庄的衍变,镂刻着后垅的历史,眼前不禁浮现兴隆宫前那片原野。
图为:锦鸡路口。
后垅紧挨福安一中,地处福安市区小北门外,东、北与城阳镇接壤,方圆面积占据城北街道一半,人口为城北街道最多社区,明清时期属界东里一都五图,民国35年(1946年)称兴隆保,新中国成立后,名称多有变化,后垅乡、后垅高级社、后垅大队和后垅村等。
兴隆宫甘泉清甜可口,倍受各方人士点赞,深得清代知县王师俭青睐。王师俭,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浙闽总督徐宗干的门生,同治元年(1862年)至三年,王师俭从诏安县令调任福安县令,期间尤喜兴龙宫井水煎茶。光绪十年《福安县志》这样记载道:“兴龙井,在小北门外后垅宫内(即现兴隆宫),泉从石罅中出,味甘美异常。知县王师俭尝汲煎茶,题联云:试院煎茶,但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可见其井泉水之美味,王师俭的厚爱程度。
茶,在清朝官员心眼中是清廉的象征。也许是受乾隆《三清茶》诗的影响,因而王师俭用茶联来表达自已的清廉、公正、爱民的为官理念。王师俭的书法造诣很高,如今兴隆宫井壁石刻“甘泉”二字乃其墨宝,至今竖立在那里,历经136年,苍劲有力。
星移日换,乡愁永远。后垅宫究竟建于何年?不得而知,明清时期《福安县志》均没有文字记载,但从与它一墙之隔的兴隆寺可窥豹一二。兴隆寺金碧辉煌,古朴庄严,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20年(1592年),是明朝福安新增建的十七座寺之一,历今426年。依此笔者愚见,位于兴隆寺前面的后垅宫,建设时间应该更早,时间肯定更久。
图为:城北派出所一角
置身古老的兴隆宫,伫立硕大的天井上,环顾四周:那戏台、那泉井、那回廊、那人物塑像,历历在目,勾勒出多少浑厚的文化底蕴,总有一种亲切感,不禁升起多少乡情,记起多少乡愁,点点滴滴又萦绕在脑海里,它不断演绎着时代特色文化的衍变:
兴隆宫历来就是人们祈求幸福、保佑平安的地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成为红色文化播种之地:1931年7月,城关特支升格为城关中区区委时,在这里成立了后垅党支部;1948年福安高农学校,又于此建立党小组;六、七十年代,它又成为生产队的物资仓库;八十年代落实生产责任制后,兴隆宫归为村集体所有,变成了村民开会之所、党员干部学习的地方。
图为:实验二园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记得那时自己刚高中毕业回村工作,是位才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很多人不识字,自己拿着报纸或文件,坐于厅中会议桌上,同大家一起学习。大多村民们听不懂普通话,而自己的福安话又学不标准,硬着头皮说福安方言,结果常常是“半咸淡”话,转眼已整整三十六年。九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老年化趋势,由于老人休闲场所缺乏,兴隆宫则成为福建省的第一座村级“老年宫”,供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省文明办主任陈荫亲笔题写“老年宫”三字;如今,这里民俗文化活跃,仙公塑像众多。瞧!大厅内几位中年妇女正欢悦走动,手拿香火作揖,虔诚祈求子女高考顺利,万事如意。
兴隆宫甘泉,是清甜之泉、清廉之水。王师俭把其誉之清廉为政的象征,哺育出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谢翱。谢翶家世出身众说纷纭,或谓粤人、又称建宁、延平人,更多云穆阳人。但据溪潭镇院前村谢氏族谱记载:宋代谢翱,字皋羽,举进士不第,由福安迁浦城,娶范氏生一子魁元,从浦城回迁福安后垅宾贤境,第十六世孙玉简公生三子,从后垅宾贤境徙迁院前村,成为院前村开基始祖,现繁衍25代,由此谢翶极有可能祖籍后垅。
图为:荷塘坪综合市场。
兴隆宫甘泉,是无畏之泉、英雄之水。上世纪闽东革命时期,养育出周习弟、地下交通员胡逢堂、邱翠英等“五老”。周习弟,1929年,参加闽东红军、曾任东区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兼游击队长、安福县独立营营长、兼军事委员;而今更是人才辈出,厅处级干部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宫还是那座宫,井还是那口井。然而,这里已经从田野走向城市,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裕。宫前那片曾经是绿色蔬菜海洋、金黄稻穗世界、莲蓬荷花绽开的阡陌沃土,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九州大酒店、荷塘坪综合市场、城北派出所、实验二园,还有那座座拔地而起商品房、安置房;泥泞的田埂小道,变成了沥青大道;城区三办唯一的老区基点村——老蛇岗自然村,也已整体搬迁至水长坪村。
图为:兴隆宫前后楼房林立。
都说乡愁是一朵云,都说乡愁是一杯水。舀一勺兴隆宫甘泉水,品尝一口兴隆泉水煎茶,真有点王师俭试院煎茶之意境,心中不免荡起“常平苦海万重波”的感想:古人尚且能在考场舞弊盛行风气之下,保持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公正爱民的本色,为百姓着想,替百姓排忧解难,何况我们更当如此,不忘初心,振兴乡村经济。
古老的兴隆宫甘泉水,还是那么清澈甘甜,数百年之久的兴隆宫,依旧红墙黑瓦矗立。朋友,也许你也身在后垅,却不识兴隆宫的“庐山真面目”;也许你也经常路过那里,却从未踏进一步,了解甘泉井水的典故;那么你不妨去领略一番,探个究竟,饮一饮那清廉之水,解一解心中之馋,切莫留下心中遗憾。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