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糟的记忆
宁德网消息(叶子清)仲夏福安,炎热似火。下班回家,突然看到饭桌上摆放着三盆金黄色的甜糟,一股久违的酒气醇香美味扑鼻而来。但见圆圆的面盆里,晶莹透明的甜糟点缀着红红的枸杞,浅埋着一个个惹人喜爱的黑枣,我用筷子一蘸放入嘴唇,真是清甜可口,飘溢酒香,仿佛又回到当年的味蕾。
六月夏天,何故制作甜糟?妻子嫣儿一笑:“亲戚朋友吩咐做的,她们想让我重温手艺,品尝甜糟的美味。” 女儿在朋友圈里感慨童年的记忆:“小时候,每当家里开始酿酒时,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蒸出来的一大木桶的糯米饭,那香气四溢,闻得我口水直流。这时,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到灶旁,默默站在娘娘身边,深情地望着木桶里白花花的糯米饭,娘娘立马会意,盛了满满一碗的糯米给我吃,可满足了。”那香气、那甜味、那感言,顿时,把我拉回三十多年前,老家那屋顶上缕缕升起的炊烟······
老家房子是座古民居,明清时代建筑,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妻子是位酿酒的行家里手,记得那个年代很贫穷,其父母家庭靠酿酒转晴维持生计。而那时,这却是投机倒把的行为,都得背地里偷偷摸摸干,这也成就了她娴熟的酿酒技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还很匮乏,人民生活水平还很穷困,糯米十分稀少。不要说高档名酒、山珍海味,就是想喝杯米酒,吃碗甜糟也都是奢侈的。只有逢年过节,人们为了喜庆气氛,让节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才挤出囊中购钱买糯米酿酒,享受一番过年过节的味道。
尽管弹指一挥间,时隔三十多年,但至今脑海里依然十分清晰铭记着那年的腊月年关。母亲蒸糯米饭酿酒过年,因耄耋之年的公公特爱吃糯米饭,孝顺之心让她盛着一碗热腾香喷的糯米饭给公公品尝。谁知,爷爷年事已高,高兴之中欲大口吞下糯米饭,不料却在喉咙哽噎住,老人萌发童心,像小孩那样立身跺脚跳跃,想让糯米团滑溜下去,用尽力气也不见效。大家为此着急一团,赶紧捶背的捶背,溯开水的溯开水,幸好爷爷面红耳赤之时顺了口,通了气,众人免了一场虚惊。
甜糟,是年轻时的记忆,那是一碗水,那是一杯酒。含在嘴里醇香清甜,美味无穷,制成甜糟却浓缩着多少繁琐的工序,多少无尽的情怀。那时年迈的母亲用大竹蔑勺捞起浸泡三小时的糯米,让我放进蒸汽冒腾的锅中木桶里,第一勺糯米白色蒸成透心时,再放入第二竹篾勺糯米,直到十公斤糯米放进蒸桶。约过一小时,阵阵清香迎面扑鼻而来,母亲将一双约一米长的大筷子插进糯米中,感觉稀松后,再用手抓几粒糯米饭放进嘴里,品尝糯米是否熟透。
甜糟,又称糯米酒、酒酿、醪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已有二千多年的食用历史,是福安人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母亲酿制甜糟,对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她手脚麻利地把蒸熟的糯米倒在圆圆的竹垫上,用大筷子将糯米饭打散,一粒粒饱满晶莹剔透,凉至30度左右,紧接着母亲把已碾成粉的酒粬撒到糯米饭中,充分拌匀放酒缸里,用手轻轻压实,蘸点凉开水抹平表面,在中间打个圆锥型酒糟井,用手轻轻压实,将最后一点酒粬撒在里面,倒入一点凉开水,使其慢慢向外渗,均匀溶解拌在米中的酒粬,让酒粬均匀发酵,就等酒酿来咯!一天后,只见酒糟井里溢出汁液,散发出浓浓的芳香,总忍不住尝那甜甜暖暖的味道。
甜糟,是福安的一道特色美食,那是一份情,那是一种乡愁。福安有句俗语:“甜糟䂽蛋,无刺无骨。”它富含葡萄糖40%以上、和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本草纲目》称酒糟具有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皮肤润滑有光泽等功能。
甜糟的吃法通常有三种:一种就是在煮沸的甜糟中加入适量的白糖;第二种是在碗内打一个鸡蛋,搅拌均匀,将煮沸的甜糟冲入,使鸡蛋成花絮状,人称甜糟䂽蛋;其三是乌枣、枸杞甜糟,在甜糟加入乌枣、枸杞等香料,使甜香更浓厚。福安人喜欢第二种吃法,不论春夏秋冬,在家里抑或店铺,早餐总是高兴来碗甜糟䂽蛋,养颜补身。
“味道怎样?”妻子一声询问,打断了我的回忆,回到了现实当中。天命之年的她,又开始不辞劳苦精挑细选购回五斤糯米,放进磁缸中浸泡,漂洗干净后,双手小心翼翼地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纱布,将糯米捞放在布上蒸煮。蒸熟之后,又手脚麻利地把蒸锅里的糯米倒入竹篾垫上摊凉,再拌酒粬,进行第二轮制作。
“味道好极了!”我竖起拇指赞扬道。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艺好就怕亲朋多。”由于味道甜美,想品尝甜糟的人越来越多,妻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厨房里永远飘溢着甜糟的酒气醇香,永远弥漫着那惬意的甜糟记忆。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