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过洋:“唱好山歌”建设美丽畲村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林耀琳)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福安市甘棠镇过洋村,新建的砖混民居、整洁的村道、宽阔的村前活动广场……秀美的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过洋村地处甘棠镇西南部,距镇区4公里,四面环山,下辖过洋村、过洋新村两个自然村,总人口1074人,其中畲族人口800多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过洋是周边村落通往宁德的必经之路,一度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交通格局的变迁,曾经繁华的过洋逐渐沉寂,如何帮助村民脱贫成了大问题。“村里最多的就是土坯房,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匮乏,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种的最多的就是茶叶和水稻,一年忙下来,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钟祥应回忆说。
为了改变贫穷面貌,1986年,村里在当地民宗部门的帮助下,每亩投资2000多元种了30多亩葡萄,成为宁德地区第一个引植葡萄新品种的畲族村。
过洋人抓住这个时机,勇敢闯市场,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拓展新的致富门路。村里的青年葡萄种植能手钟菊春,致富不忘乡邻,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种植,防治病虫害等。在他的帮助下,全村种植葡萄面积达60多亩,葡萄种植户达80多户。随着新品种葡萄上市带来的丰厚收入,村民们摆脱贫困的愿望变成了现实。1990年,过洋村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团结先进村”称号,钟菊春被评为“全国科技星火带头人”。
在过洋村和赛岐镇象环村的带动下,福安葡萄种植产业串点成线,渐成“星火燎原”之势。20多年过去,福安已建成沿海平原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3.8万亩、高山晚熟葡萄生产基地1.2万亩,产值8.5亿元,直接带动3.5万农户增收致富。
过洋村人牢记“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发展策略,多业并举,不断拓宽增收门路。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种植茶苗是过洋村自古就有的传统。继种植葡萄之后,茶苗也成为村民脱贫的重要产业。通过种植茶苗,过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雷白细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贫。村里还成立了农丰种植合作社,由20多个社员组成,租赁土地种植黄金芽、安吉玫瑰、金观音、金牡丹等品种,茶苗远销广西、云南、贵州等地。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58元。
美丽古朴的畲村,绿竹漪漪,流水潺潺,鸟鸣啾啾,村居环境优美迷人,焕发出新时代畲村的独特魅力。近年来,过洋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和每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下水道建设及路面硬化工程,完成外墙立面美化2万平方米,投资10.3万元建设文化长廊,设置畲族文化宣传展板,在民居墙壁绘上有畲族特色的壁画,充分体现特色村寨民族风情,昔日贫困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畲族文化特色,筹建甲杯山慢道,提升民俗接洽旅游规模和数量,发展成为特色农业旅游村庄。”该村党支部书记雷庄城说。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