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老年大学:延伸生命活力 创造快乐老年
戏曲班里学员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雷津慧 陈锦雄 文/图)“谁说夕阳不娇美?谁说晚霞不灿烂?谁说老年人的生活应该平平淡淡?只要我们坚定生活的信念,就会重新找到快乐,品味生活的甘甜。”这是福安市老年大学校刊上,一位学员写下的感悟。5000多位参学人员,在这里重新找到生命的活力。
从一间教室到一栋大楼
1991年,福安市创办市老年学校,2004年升格为福安市老年大学。十多年前,学员不到50人,福安市老干局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教室。虽然条件艰苦,但学员和教师们依然乐在其中。2005年至2013年间,老年大学搬出了老干局办公室,租用了一层写字楼,继而又搬入福安市图书馆提供的办学场所。
看似“颠沛流离”的学校,却是在不断积蓄能量。在册学员从40多人增加至700多人,参学人员更是达到2000多人次。
2010年,福安市老年人活动学习中心大楼开工奠基,2014年,学员们搬入这栋宽敞的新大楼,老年大学有了自己的“家”。
此时,这所学校真正迎来发展的机遇。
10月26日,记者步入福安市老年大学,宽敞的大厅有老人在练习健身球,乒乓球室里练球声不断,拉丁舞课热情奔放……目之所及,感受到的是属于老年朋友的蓬勃生命力。
“每年的学员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学校在册学员1300多人,参学人员5000多人。”福安市老年大学校长助理陈佑年介绍道,学校开设了42门课程,50个班级,分属5个教学系,“但这些资源还是难以满足本市老年人的需求。”陈佑年说,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对“老有所乐”的需求更大了,而当下老年大学的学员名额远远不够。
为此,福安市老年大学在市区阳春社区、东风社区等地开设了7个分校,并建立了9个户外教学点,进一步扩大教育面,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在学校的展览室里,有一个橱窗摆放着各科任老师针对老年人特点编写的教案。“因材施教,老年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个群体的优势和弱项。”教务处主任阮作允说,学校所有的课程都要求老师做好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整理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教学质量。
林莹是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的中高级教师,受老年大学邀请,担任该校英语课的老师。“老年人的领会能力比中小学生强,但记忆力就会相对薄弱一些。”林莹说,针对这个问题,他综合了“新概念英语”“新起点英语”等材料,整理出一份适合老年英语初学者的教材。
同时,考虑到老年朋友视力、听力不足,林莹也向学校提出开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议,并迅速得到学校的支持。如今,英语班的学员们,人手一台电脑学习,用耳麦将老师的发音听得清清楚楚。
“英语对他们而言,不是难啃的骨头,而是外出旅游、国外探亲时用的沟通工具。”林莹说道。
为老人办学,学校关怀的是老人的需求。例如上下台阶高度平缓,楼梯两旁都设有扶手,进出口处皆设有轮椅通道,电梯宽敞明亮……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更是不断听取学员意见,进行更新和增设,这些年,烹饪课、拉丁舞课、微信使用、陶笛等新课程不断涌现,给学员提供了更多选择。
“老年大学不仅是老年朋友打发晚年时间的地方,还是一个平台,让学员服务社会,演绎出彩人生。”校长助理陈佑年说,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始终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己任,每逢市里举行重大活动,老年大学一马当先报名参加,并时常组织学员到乡镇、养老院等地进行文艺演出,宣讲十九大精神,“我们也鼓励学员下乡演出,这是第二课堂,他们不仅展示了所学,更传播了正能量,展示了老年人的社会担当。”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