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放线新建变压器 解决偏远乡村低电压问题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无人机放线。
施工现场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林珺) “电压低至只有170伏,连电饭煲都用不了!”曾经低电压问题困扰着福安市溪柄镇坑口村下半岭自然村的村民们。随着1月4日上午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溪柄镇供电所采用无人机放线技术,成功进行了大跨度峡谷地貌架线施工,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将会设立一部变压器,彻底解决低电压问题。
电器成摆设 低电压困扰群众
福安市溪柄镇坑口村地处福安、霞浦、柘荣三县(市)交界处,辖下有周山、允坦、上半岭、下半岭、后山楼、上坂等15个自然村,全部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最偏远的村庄距离坑口主村7公里。由于山林密布,电力线路架设困难,整个坑口村仅依靠2部台式变压器供电,导致部分位于供电末端的村庄存在低电压问题,村民家中的电器成了摆设。
在得知该情况后,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多次会同当地政府部门,研究如何解决低电压问题。经过协调,最后决定在坑口村下半岭自然村重新设立一部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附近多个村庄的低电压问题。
2018年6月,溪柄镇供电所及设计人员提前进场,对线路走廊、导线走向进行前期勘察,确定方案,计划从10千伏溪柄线坑口支线70号电杆处T接一条10千伏线路直接到达下半岭村,设立坑口2号公变,线路总长度1.7公里,新立电杆20多根,投资达30多万元,施工时长约5个月。
无人机放线 加快施工进度
但是就在施工进入后半段时,一个大难题摆在施工人员面前——一个直线距离达300多米的峡谷。施工人员有两个方案:一是选择改道,沿盘山村道架设电杆到达指定位置,二是进行大跨度架线,直接到达峡谷对面的台变位置。
第一个方案不仅意味着工程投资大大增加,而且必须再设立电杆20多根,加长1.5公里距离的线路,就连工期也将滞后至少1个月。而第二个方案则面临着从未进行如此大跨度峡谷地貌架线施工,如何克服峡谷中乱流及大量林木的障碍成了难题。经过多方协商,施工方决定采用无人机放线技术进行导线架设。
1月3日上午,无人机及操作人员到位。当日9时许,在峡谷能见度达到标准后,无人机开始放线,最先到达指定位置的是一条直径0.3厘米的高强度牵引绳,后是直径0.6厘米、0.9厘米、1.6厘米,在不断加粗的牵引绳足以承受钢芯铝绞线的拉力时,长达380米、重达150多公斤的钢芯导线开始架设。施工负责人表示,150公斤的导线,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拉力甚至可达2吨多,人力根本无法牵引,只能使用绞磨机进行牵拉。
3日下午2时,第一根导线到位,当晚7时30分,第二根导线到位,4日中午12时30分,第三根导线到位。国网福安供电公司溪柄镇供电所副所长缪勤理表示,在导线架设完毕后,施工人员将立即对台变附属设施进行安装,同时对原有低压线路的负荷进行切割转移,转由新台变供电。届时,不仅供电质量大大改善,困扰周边村民的低电压问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
(图片由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