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下岐村连家船民的岸上新生活——鱼跃人欢 安居乐业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和期盼。新春将至,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刊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感受我市各地干群在贯彻落实“一二三”发展战略中的干事创业激情,讲述喜庆热烈的宁德故事,以营造节日欢乐详和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
墙面涂抹亮色、灯笼高高挂起、村道铺上石砖……大寒时节将至,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正在加紧实施村内景观提升与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优化村居环境。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说,自1997年实施连家船民造福工程以来,下岐年年都有新变化。
旧时,闽东沿海地区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连家船民”,他们长期生活在海上,以船为家,靠捕鱼为生。除了交换生产生活物资或是躲避台风,他们轻易不上岸,由此形成一个个由连家船民聚居而成的渔村,下岐村即为其中一个。
记者到访下岐村当日,26岁的陈谊忠正在举办婚事,好客的主人端出茶水、喜糖让过往的乡里乡亲沾沾喜气。在闲话家常中,新人家的长辈都感慨年轻一辈终于不用在破船上操办婚礼了。
“过去,一家几口人就挤在一条长不过七八米的船上。哪怕是迎来了婚事,夫妻俩的新房不过是另增一艘船罢了。”郑月娥说,她就是土生土长的连家船民后代,自小亲历了船上生活的艰苦与不易,也见证了下岐村的发展变迁。
由于历史原因和渔民固有生活习性,下岐村一直“有名无实”,连家船民在岸上没有一寸土地。1997年以来,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新建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1个船民安居工程,帮助近3000名渔民全部上岸定居。
位于下白石镇区的六锁山、横山渔民新村依山面海,村民的房屋整齐排列,刚刚刷上黄漆的立面美观大方。在极具渔村特色的渔民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渔船外形的休闲凉亭内嬉戏玩闹,几名工人则在一旁铺设步游道石砖。
搬上岸、住下来,连家船民世代追求的“安居梦”已经实现,富起来也不再是触不可及的目标。
郑月娥说,传统捕鱼业无法让上岸渔民摆脱贫困,为此村两委20多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了多元化的发展规划。
结合下岐村的生产优势和各家各户的条件,勤劳的渔民有的发展大黄鱼、龙须菜、螠蛏等水产养殖,有的从事远洋捕捞、近海运输,有的则在家门口发展餐饮、物流、旅店、建筑等商贸服务。
为了破解村财增收难题,下岐村还多方筹措资金200万元,对湾坞农场的450亩养殖塘进行了升级改造,每亩租金从700元提高到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0余万元。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针对贫困群众、困难党员、新录取大学生等群体制定了帮扶措施,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王飞龙在各方帮扶下购买了捕捞渔具,闲时出海捕捞,忙时就在龙须菜种植户处务工,生活境况大为好转。2017年,王飞龙和其余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22年前,当第一户连家船民上岸时,下岐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000元,村财收入、大学生人数均挂零。转眼到2018年,这三项数据分别增加到20740元、63万元、220人。郑月娥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就不会有下岐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