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沉浸在茶香里的坦洋

2019-02-26 16:53 王振秋/文 吴庆堂/图

A5LYZZC19226_h

坦洋村村口一瞥

宁德网消息(王振秋/文 吴庆堂/图)都说坦洋的冬日,依然风光旖旎,茶香四溢。于是,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路颠簸赶往这个位于白云山山麓的小村庄。

坦洋村名,最早见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福宁府志》。坦洋,当地人俗称“变样”(变洋)。这个称谓缘于当地一个“鸭母娘娘”的唯美传说。说是当年闽王派人到晓阳娶“鸭母娘娘”为皇后,长得不怎么标致的“鸭母娘娘”,在途经坦洋时歇息了一个晚上,次日突然变得漂亮起来,让随行的钦差大臣惊呼娘娘变样了、变样了,所以这个村就被后人唤作“变样”(变洋)。坦洋这个村落沿溪而建,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木飘香,隔岸苍松翠柏,旷野茶园碧绿,周遭景点甚多,什么“玉笔尖峰”“蒙井清泉”“云桂飘香”“锣鼓争鸣”“龟蛇遥望”“清溪飞凤”“骏马飞天”“锦鲤朝天”“石门弄月”“天台洞府”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那天,我游走于坦洋青石铺就的街巷,目览街巷两旁的古民居、古茶行、古廊桥、炮楼屋、天后宫、施氏宗祠和胡氏宗祠等清代风格建筑,仿佛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尤其是在那青石板上行走,好像穿越于清时的时光邃道,全然忘却了今夕是何年。

“山垄有意着翡翠,茶乡无处不芳菲”。坦洋,是一个沉浸在茶香里的村庄。这个被授予“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称谓的村庄,其种茶和制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时,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人胡福四、施光凌试制“坦洋工夫”红茶成功,产品远销西欧。1915年“坦洋工夫”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周恩来总理曾给予坦洋工夫很高的赞誉,并挥毫题词“坦洋工夫,香飘四溢”。旧时,这里八街九陌,商贾云集,清代村中有36家茶行,茶庄货栈鳞次栉比,茶香飘溢,从村中到村尾清香不弥。每当茶青上市,街头巷尾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躺)”。便是它市井繁华,茶业兴盛的真实写照。

清人郭苹野有《坦洋村记》曰:至坦洋,四山排闼,一水中流,鸡犬相闻,阛阓茂盛。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帮称为小武夷是也。而坦洋人似乎永不满足于“小武夷”的冠名,以“英商购买华茶,以坦洋出产为最”为例,坦洋人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坦洋工夫”品牌,一时间风靡英伦三岛,远销海内外。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修竹映村廊,最美茶故乡”。坦洋村是闻名中外的茶乡。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坦洋村充分挖掘并融合茶文化、古民居、生态环境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在茶产业的基础上,拓展特色小吃、茶食茶点等旅游产品,不断挖掘历史积淀,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坦洋村立足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村财收入突破300万元。全村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制茶,建有茶厂35家,茶行、茶点20多处,并在北京、上海、广东、青岛等地开设茶庄,让“坦洋工夫”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该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了闽东明星村。

“遍饮名茶非自夸,杯中最喜是红芽。鲜香醇厚回甘久,不愧工夫第一家”。如今的坦洋,又何尝没有旧日的盛景?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