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春行下逢

2019-03-05 15:44 叶子清/文 林耀琳/摄

22

□ 叶子清/文 林耀琳/摄

开春时节,慕名踏访福安穆云畲族乡下逢村,我们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田园。

下逢村位于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南麓,福穆公路从村前贯穿而过。村子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耕地面积不到千亩。近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她已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初春的下逢村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一入村口,绽芽吐绿的古榕、古枫、古樟伸展树枝直扑眼帘。廊亭里,几位老人笑声漫语;溪面上,潺潺清流清澈见底,数名儿童划舟戏水;古道边,民居青砖黛瓦、许氏宗祠庄严典雅。

风景优美的下逢村,原叫“下船村”,遥说当年该村宋姓始祖从穆阳镇宋家村走到这里,见此山清水秀,盆地宽阔肥沃,择此定居繁衍。因站立溪畔发现对面群山形似船只,遂取名曰下船村,尔后雅为今名,现已繁衍40多户,100多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下逢郭姓始祖从城阳阮家坑村迁入坝头定居,其乃福安西郭九世祖次房第三子正隸熺公、从鹿斗迁往阮家坑村的第12世孙。

下逢村虽然只有两个自然村落,却也姓氏繁多,和睦生活着许、叶、宋、郭、张等十多家族。这里民风淳朴,邻里之间一家有难,众人相帮,人人勤劳俭朴,谨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古训,演绎着许多“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佳话。

乡贤许飞龙兴高采烈地告诉笔者一则至今还流传的美丽故事:相传许、叶两家都是唐朝进士许延一和许延二的后裔,因受奸臣陷害,被迫一人从父姓、一人随母姓,一路南迁辗转到寿宁,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许姓始祖江一公迁入下逢村,帮人放牛、做长工,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分迁到康厝畲族乡沙坟村定居,另一个则在下逢村成家立业,传承16世,人才辈出,枝繁叶茂,涌现两位文秀才、一位武秀才。翻开下逢村许氏族谱,依然记载着“许叶不通婚”的家风,颂扬着“许叶一家亲”的美谈。

步入修葺一新的许氏宗祠,宏伟端庄,“脉传太岳繁衍九州千百代,祖承高阳生息四海亿万种。”许氏宗祠由江一公第五代孙孝一公筹资兴建,始建于清嘉庆(1816年)年间,清道光元年(1821年)落成,营建五年整,耗银两千余,迄今200多年历史。

身入下逢村,不经意间就被其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所熏染。徜徉于古老的渡头、悠长的村道,自是令人流连忘返。尤引人注目的是村中那些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最大的老宅,足有七十多间。那精雕细刻的窗花、中堂栩栩如生的壁画、檐下流金溢彩的匾额,足见主人的富贵。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感悟到岁月的变迁。

福穆古道,造就了古村昔日的辉煌。饼店、药铺、肉铺应有尽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而下逢溪,则让这里一度商贾物资集散运转,船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如今,数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更是促成古朴院落与现代民宿交相辉映,自然风光同亭台楼榭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韵味。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如今的下逢村满目树木葱茏,遍地茶园绽绿。她美妙、恬静的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慕名而往的游客,让人们在这里怡然忘归。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