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全民齐悦读 书香润人生

——福安市深入推进“全民读书月”活动

2019-05-06 15:35 记者 赵巧红 兰强 通讯员 郑祖辉

a8

▲“弘扬闽东之光,书香溢满乡村”福安市第八届“全民读书月”书香进农村活动在溪柄镇开幕。

a1

志愿者协助盲人阅读书籍 丁立凡 摄

58567_wsf_1557072000000_m

▲诗文大赛

58566_mbb_1557043937279

年“书香宁德”全民阅读节暨福安市第八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的朗诵表演《记住乡愁》。 陈锦雄 摄

a10

“一对一”帮教

a9

学生进行图书义卖

a4

 ▲福安市公安局图书室书架边围站着看书的警员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 兰强 通讯员 郑祖辉 文/图)    

一缕春风,十里书香。

4月23日,传播“闽东之光”年度重点工作项目——2019年“书香宁德”全民阅读节暨福安市第八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在人民广场拉开帷幕。广场上,各式各样的书籍一字排开,人群熙熙攘攘,共享书香盛宴;彼时,社区群星秀舞台书声渐起,市民以书会友,如沐春风。

城市因书香而美丽,因阅读而充盈。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发起的读书月,“福安读书月”活动已连续举办8届,累计举行活动1800多场次,参与人数从首届的5万多人次上升到30多万人次,这一接地气、广覆盖、富人文关怀的全民阅读活动,逐渐成为当地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惠民品牌。

完善机制

建设书香城市

4月27日,以“弘扬闽东之光,书香溢满乡村”为主题的2019年“书香宁德”全民阅读节暨福安市第八届“全民读书月”书香进农村活动在溪柄镇开幕。活动通过家风家训有奖竞猜、文艺演出、重读红色读物、重拾红色记忆等形式,将精神食粮送到田间地头,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今年是福安开展“全民读书月”的第八个年头,2012年起,福安市将每年4月23日至5月22日确定为“全民读书月”。8年来,福安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书香6+1工程”实施体系,实现书香进机关、校园、农村(社区)、企业、军警营、网络,打造“好书照亮人生”品牌活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满城飘书香,相逢话阅读”逐渐成为福安一道亮丽的风景。

努力打造书香社会,已成为福安各界的共识。该市以各级文明单位为重点,组织开展“读一本好书”道德讲堂系列活动。福安市委宣传部制定“科室学习制度”,党员干部每周一学习、轮流主讲,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组织部制定专门方案,引导组工干部合力建设“书香组织部”;社科联创设“社科讲坛”;科技局、科协举办“科学生活、创新圆梦”知识讲座……机关单位大兴读书之风。

上行下效。福安以广大网民、手机用户为重点,建成福安“全民读书月”专题网页,下设读书之窗、新闻动态、好书推荐、读书方法、读书心得、幸运读者等6个栏目,大兴网络读书之风。

各学校也结合实际,开展了耕作知识“实验菜园”“诵读汇演”“图书跳蚤市场”“读书明星评比”、畲文化诗歌会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子。

在获得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的卢腾家,书籍是饭桌上的永恒话题,买书、读书、藏书早已成为他与家人多年的生活习惯,家中藏书逾万本,处处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卢腾是一个爱书之人,年过古稀的他坚持着数十年的读书习惯,每天早起阅读一个半小时。“阅读时要领会陶渊明‘好读书, 不求甚解’内涵,既不能钻牛角尖,也不能浅尝辄止。”在卢腾的影响下,阅读成为这个家庭的家风。

8年耕耘,读书爱书在福安已蔚然成风。对此,已在福安市图书馆工作7年有余的林栩感触颇深,“这几年,全市阅读氛围提升,书籍借阅人数明显增加。过去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的少儿阅读室,现在3个人都忙不过来,周末还需要阅读志愿者的帮助。”林栩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安市图书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基础上,还积极拓展读者服务领域,与社区、学校、乡镇文化站、部队等签订协议,建立65个馆外书刊流通点,实现服务功能延伸,推动全民阅读提档升级。据统计,2018年福安市图书馆新增图书6615册,年接待读者43.3万人次,年书刊流通37.8万册次。

以文化人

丰富精彩人生

“全民读书月”不仅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也为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带去温暖和希望。

2014年初,福安市委宣传部打破常规,在铁窗森严的看守所内开展“好书照亮人生”活动,开设“励志讲台”“暖心书屋”“普法小课堂”等,引导帮助失足人员改过自新。

罗江中心小学教师王奕英担任福安市看守所“励志讲台”的志愿讲师已有五年多。在她的帮扶下,一个个失足人员重新点亮生的希望,90后少女孟某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孟某因扰乱社会秩序被判处3年9个月的有期徒刑。“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起初,孟某对于看守所的管教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王奕英开始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教,她耐心教导,赠送书籍、书信勉励。好书加温情慢慢影响了少女的心智。渐渐地,孟某看到了生活的阳光,走出了痛苦,并开始主动开导同监室其他在押人员情绪,帮助她们理解法律法规,还制定监室学习计划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陈孔志是一位年轻的管教民警,2017年,他在看守所里“一对一”的交谈对象是00后青年黄某。长时间的交流互动后,黄某端正心态,重拾信心。“所里有犯人出狱不回头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而黄某期满释放时,却回头对我们深深鞠了三个躬。”看着这些在押人员离开时坚强而笃定的背影,陈孔志明白,未来的他们还有无限可能。

“本以为只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不曾想收效如此之大。”福安市看守所所长林岚坦言,一个个失足人员的转变,坚定了所里将“好书照亮人生”常态化推进的决心。在福安市委宣传部的牵头下,福安市看守所开始创新方式方法、扩大活动参与面,增加了监所课堂、技能培训、征文比赛以及朗读活动等形式,还为每个监室在押人员订《福建法制报》《宁德晚报》等报刊,让在押人员正确认识人生,重塑自我。

不仅如此,福安市委宣传部还针对社矫人员、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开展励志讲座、广播交流、心理辅导等帮扶措施 ,在残障人士中开展了“心灵手语”讲座、“向盲人赠书”活动;结合社区文化志愿者组建“大妈劝导队”,深入网吧、游艺机店劝导厌学少年、网瘾少年,为他们送去精神力量。

好书照亮许多特殊人群的人生,也成为一种突破自我的力量。在以书为友的岁月里,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安市文化馆副研究员杨昌长从“一介草根”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文化学者,讲座邀约不断。“若不是阅读,我现在应该是一个下岗工人。”杨昌长告诉记者,胸有锦绣,才能口吐莲花,他的一生靠着大量的阅读汲取‘养分’,是阅读改变了他的命运。

润物无声

引领文明新风

午后,阳光穿过窗子铺洒到书桌上,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陈列着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保健养生等各种书报刊物,几名农民正在静静地阅读。

这里不是图书馆,而是溪潭镇廉明社区的“爱故乡”书院,一间坐落在古民居的乡村书院。这里没有明亮的落地玻璃,没有柔和的柜灯,更没有宽敞的阅读空间,却成为村民趋之若鹜的阅读阵地。

“乡村振兴要从思想上改变村民意识,阅读阵地不可或缺。”去年5月,退休教师缪光华回到家乡,着手修缮老宅,建立起一个集阅读、教育、耕读文化宣传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书院,丰富村民休闲生活。

书院的成立弥补了长期以来农村文化阵地匮乏的现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现代文明。村民自觉摒弃过去低级娱乐活动,培育了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过去有许多村民一闲下来,不是喝酒,就是打牌,书院办起来以后,大家都成了这里的常客,看书的人多了,乡风也越来越文明了。”村民陈美金说,现在大家会自发收拾堆积在房前屋后的杂物,整治门前脏、乱、差现象,这全得益于书院。

缪光华告诉记者,书院现有藏书3000多册,他们还对接了音乐、美术、陶艺等公益教学课程,让村民接受艺术熏陶。

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的行为习惯,也改变了大家的生产生活方式。雨后春笋般兴起的阅读阵地,让更多群众走进书本、走近知识、走向文明——

在乡村,上白石不老村恢复了停办20多年的“农民夜校”,举办“开春第一课”“田间课堂”,接地气、惠民生;下白石下岐村针对下白石海区“渔业养殖户数量多、交通不便、文化贫乏”的情况,探索成立了“海上书吧”,送图书、送培训、送政策、送教育;各地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立乡村教育院、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将党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

在企业,30多家企业成立了“职工书屋”,帮助职工自我充电,充实职工文化生活;“护士读书会”“教职工读书”等读书团体初现雏形,劳动知识问答比赛、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全市企业职工中弘扬了热爱读书、勤奋学习、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理念。

在警营,福安森林消防大队成立了“警营书屋”,藏书6000多册,为消防队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福安市公安局海防大队成立了专门普及政策知识的“小蔡说事”宣讲平台,并联合专业院校师生,向农民赠送农业种养书籍,促进警民共建。消防大队举办“朗诵会”,讴歌赞颂消防事业。女子护学岗中队在福安市公安局“民警书屋”提升自我,内外兼修,树立起文明柔性执法、爱民亲民的形象。

最是书香能致远。如今,驻足在福安的城市街角,你会欣喜地发现,捧起书本静心阅读的人多了,徜徉于乡村小巷,乡风越来越文明了……书香福安、幸福平安,全民阅读正迎来美好的春天。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