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廉村:廉以传家 世德作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廉村古官道
廉村古码头
闽东白云山麓、穆水之畔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古村落——廉村。
廉村原名石矶津,商周时代即为闽越人聚居地之一。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为了躲避战乱,光禄大夫薛贺举族由江左南迁福建,辗转定居于石矶津。唐代,赛岐港开港后,穆阳溪成为水上交通要道,石矶津是赛岐港上游的重要码头,农业发达,经济繁荣。
石矶津改名为廉村的由来和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
神龙二年(706年),薛贺六代孙薛令之考中进士,人称“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683年-756年),字君珍,号明月,闽地中举入仕第一人。唐开元中期,薛令之被授左补阙之职,并与贺知章同为太子侍讲。
辞官返乡时,薛令之囊无积蓄,两袖清风。回乡后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去世时,竟家徒四壁,什么财产都没有,只给子孙后代及村邻亲友留下了二十个字:“父言慈,子言孝,家声永振;书可读,田可耕,世业悠存。”
公元756年,闻恩师薛令之仙逝之讯,已经成为唐肃宗的李亨哀伤不已。为感念恩师的侍讲之情与在朝为官的清廉,特下旨敕封恩师所居的乡里曰“廉村”,水曰“廉水”,山曰“廉岭”,由此,“三廉”名标典籍,传扬天下。
廉村整体朝向为坐西朝东,主要居民点位于穆阳溪西侧,明代古城堡环绕整个村庄。村内尚存城门6处,自入口起逆时针分别命名为廉门、忠门、孝门、礼门、义门、信门。村口的明月广场,一块刻着“廉”字和“廉赋”的廉石格外醒目。睹石思廉,一股清廉之风扑面而来。广场边,有一座朴素的明月祠,祠内供奉的正是明月先生薛令之。
在村子的中心,有一口井,名为明月井。相传薛令之就出生在井边。在古井边上十几米外,就是薛令之的故居。由于岁月变迁,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但他廉洁的精神依然在当地传承不息。
踏着明亮的鹅卵石,漫步在廉村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世德作求”照墙。这面古朴悠久的照墙,数百年来一直矗立于村中陈姓支祠的正前方,成为廉村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寄托着廉村人对先贤清廉典范的追思,更教导子孙后代传承和弘扬清风正气,彰显了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千百年来,薛令之的事迹,带动了一批批廉村人勤奋求学、廉洁从仕。
每年的冬至,是廉村最为隆重的日子。从廉村走出的子孙,许多都会不远千里回到廉村祭祖,并认认真真学习祖训族规,传承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村规民约中也融入了以廉文化为主体的内容,并从廉村向四处散开,影响了周边。
唐宋以来,廉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有宋一朝,廉村薛陈两姓就有三十三人登科及第,其中薛令之、陈最、陈经、陈骥、陈骏、陈亿子、陈元老等事迹载诸文献。
“清风劲吹,廉从绵延不绝的历史中走来;正气浩然,廉向时光荏苒深处走去。”良好的家风、民风早已融入进这块古老的土地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滋养这里人们的心灵。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涵养廉政文化的沃土。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