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溪柄:“猪倌”变身菇农 转型发展增收
谢景平的香菇将迎来第二茬的收成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文/图)3月21日,记者来到福安溪柄寨下村,菇农谢景平正忙着打理菇棚,他种的香菇年前刚收过一茬,增收十多万元。谢景平原来是生猪养殖户,为何转型种起了香菇?故事要从前年说起。
原来,寨下村一带违规养殖严重,多数村民在禁养区去养殖生猪,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溪柄镇立足于生态发展转型,下决心拆除禁养区的猪圈。但恰值生猪市场旺季,尽管有补助,很多养殖户还是不配合,工作开展遇到阻力。
“原来车开到这里就臭气熏天,河水也受到污染,乡村旅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态转型迫在眉睫。”溪柄镇党委书记陈志韬说。
一边是生态环境,一边是群众短期利益,当然要选择前者。于是溪柄镇组织干部,从养殖大户开始做思想工作,谢景平就是其中之一。谢景平养殖生猪400多头,年收入怎么说都在三十万元以上,要他放弃起初也是很难的。
“一开始我算短期账,当然是养猪合算了。但长期上看,养猪也存在猪瘟等风险,还把村里的好山好水破坏了,这么算肯定不合算的。我还年轻,早点转型也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谢景平说。
说干就干,谢景平拆除了猪栏,在乡镇干部的指导下,前往古田学习种植香菇,2018年就开始种植香菇4万多筒,去年迎来丰收。“种香菇镇里给了每筒2元的补贴,还常常关心我们的种植技术和情况,前几天省农村农业厅的专家也来看过,发展香菇种植我们有信心。”谢景平说。
谢景平的转型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寨下村的违规养殖在短时间内全部清退了。
眼下寨下村迎来明前茶的丰收季,禁养区生猪养殖退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茶青价格也得以保证。“以前环境很差的,现在山清水秀的,目前我们茶青收购价每斤11块左右,品种不同有高有低。”寨下村一茶农说。
“生猪养殖很重要,也不能一禁了之。我们希望通过整体规划,让村民规范集中科学的养殖,努力做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统一。”陈志韬说。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