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特色产业开辟扶贫“新路径”
宁德网消息(记者 郭晓红)临近岁末,穆阳线面又将迎来生产销售旺季。走进福安市“好穆阳线面”观光体验工场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线面机械化生产、包装。据了解,穆阳线面生产加工已连续两年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超3000人,成为穆阳镇、穆云乡、康厝乡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近年来,福安市因地制宜,主动融入全市“8+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强做优做大茶叶和葡萄等特色产业,全力构建“2+N”特色产业体系,抓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全市439个乡村实现产业振兴。
为了让贫困户捧上“金饭碗”,吃上“生态饭”。福安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产业扶贫格局,加大“抓两头、带中间”力度,出台系列政策,培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鼓励支持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贫困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巨峰葡萄”“穆阳水蜜桃”“岳秀脐橙”“苏阳杨梅”“溪塔刺葡萄”……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五化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各类“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商标品牌不断涌现。全市有200多家电商企业2000多人,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等网络平台从事福安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年销量达3000多吨、销售收入8亿多元。
放眼福安大地,产业发展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产业聚集效益逐年显现。全市现种植茶叶30万亩、葡萄7万亩,发展水蜜桃、芙蓉李、脐橙、杨梅、百香果等特色水果12万亩,一年四季瓜果飘香。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83亿元,增长4.1%;79个贫困村全面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4元,增长9.7%。
农特产品成“金字招牌”,形成规模效益。这既是精准施策发展产业取得的成效,也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好能人示范带动作用的有力见证。
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福安市坚持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注重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和驻村工作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撬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产业聚集、设施服务向乡村覆盖,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有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以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支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造血”式扶贫的新路子。好穆阳线面合作社就是抓党建促脱贫促小康的生动写照。
线面产业是穆阳镇的传统特色产业,为改变产业不大、效益不高、品牌不响等问题,穆阳镇党委坚持“支部+党员+合作社”工作主线,依托村里的致富能手陈华兴和所属好穆阳线面合作社,共同成立“好穆阳线面合作社党支部”,创新“133”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让线面产业实现了涅槃重生。
党建引领促脱贫,产业富民振乡村。5年来,福安市累计下达产业扶贫发展资金6949.13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1.87万个,几乎涵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和就业覆盖率达99.55%。其中,依靠茶叶和葡萄两大产业,为全市1669户贫困户带来人均1万元以上的收入,68.9%的贫困户通过种植茶叶和葡萄,实现了稳定脱贫。
绿水青山间绽放出“美丽经济”,绘就景美人和的动人画卷。福安市委书记叶其发表示,面向“十四五”,福安市将进一步加大“抓两头、带中间”的力度,当好宁德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福安路径”,奋力书写好全方位推动福安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