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福见宁德丨闪耀至今的福安银器

2024-04-15 11:45 来源:宁德网

杨仙福在制作银器 李郁 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党支部书记钟团玉,穿戴特别定制的畲族银器在全国人民面前惊艳亮相,将畲族的魅力充分展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宣传福安畲族银饰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平台,我花了近半年时间为钟代表设计了这套‘凤舞龙腾’银饰作品。临近两会期间,更是每天加班加点,希望能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东银器传统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仙福说。

2011年5月,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繁荣,福安银器因其独特且丰富的设计美学,愈发受到关注。

福安银器经久不衰

福安银器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传统手工艺在明代已达到兴盛时期。据文献记载,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福建全省课银2万多两,而福安一邑就课银5000多两(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财赋门》),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由于无度开采,到明朝后期,“矿脉已绝”,但民间已留存较多数量的白银,使福安成为银质器物的锻制之乡。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畲族在闽东开始形成大范围聚居,从事畲银制作行业的人日益增多,不断推动畲族银饰制造业的发展。据明万历年间《福安县志》载,时有“来去三千客,四万打银人”的盛况。

银器作为贵金属,历来是富贵之家所拥有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家里少之又少。不过,福安几百年习俗传承,女儿出嫁,家里再穷也要打制一套银茶匙作为嫁妆之一。21世纪,银茶匙配银茶盅、银茶盘,已是当今福安女儿出嫁常见的嫁妆品。

在造型设计方面,福安银器不断创新,追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达。从传统的壶、杯、碗、盘等器皿,到现代的饰品、摆件和雕塑等艺术作品,福安银器的造型越来越丰富多样。这种变化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也拓展了银器市场的空间。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福安银器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美感的呈现,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艺术性和生命力。

“福安银器的设计往往呈现出一种既能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又能紧跟时代潮流的特色风貌,这种融合了古今中外多种元素的地域风格,无疑是福安这片土地上开放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具体写照。”杨仙福说。

民族文化融于其中

福安银器的制作与传承,深深地刻上了汉、畲等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记。汉族银饰艺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为银器制作提供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图案素材。而福安作为畲族重要的聚居地之一,畲族银饰融入了本民族特有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如凤凰、云雷纹等元素,这些都是畲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表达。

畲族传统银饰蕴含祖先崇拜理念,凸显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银凤冠”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银饰。

银凤冠(俗称“圣疏”),以“凤”作为银冠的主体,是畲族祖先崇拜的形象体现。头饰的凤凰象征着平安、吉祥。畲族姑娘出嫁时必佩戴,这是畲族观念中始祖婆三公主遗留的规制和期许。银凤冠以竹壳为骨架,外包红布缝成长方形的头冠。冠上缝缀一片片四方的錾有凤凰、蝴蝶等图案的银牌,轻薄如纸。冠戴头上,链牌垂至胸前,行来叮当作响,寓意“凤凰带仔又带孙”。

“千百年来,勤劳的畲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起初,我就是被畲族的银凤冠所吸引,从此便开始了畲族银器的创作。”杨仙福介绍,畲族富有特色的传统银饰还有银笄、银头花、银扁方、银耳坠、银耳牌、花篮牌、九圈镯等,蕴藏着畲族人民的伟大创造,承载着深沉的民族记忆。

与此同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居民与畲族同胞相邻而居,相互间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以及手工艺技术在日常交流中相互渗透。比如,在福安银器的设计上,经常可以看到既有汉族传统吉祥寓意的龙凤图案,也有畲族象征族群身份和信仰的独特符号。这种交融体现在银器造型、装饰题材以及制作工艺等多个层面,使得福安银器成为多元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艺术瑰宝。

传承创新多措并举

从事银雕30多年的杨仙福,在继承传统银雕文化和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汉、畲文化的交融体现在银器造型、装饰题材以及制作工艺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独特设计风格。

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并荣获金银铜奖,另有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省级博物馆收藏。2014年,杨仙福公司承接北京APEC峰会典藏版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的制作,在银雕行业受到业内外人士高度认可和好评。2023年,采用闽东银器传统锻制技艺作品《凤翥龙蟠》被福建省综合频道选中并进行宣传推广。

杨仙福还积极参与畲族银器制作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与徒弟们组成技能创新团队,加强技能攻关和推广,将畲族民间传统银雕技艺融入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并参与制定《福安畲族银器标准》,着力推动福安银雕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杨仙福在不断打磨技艺的同时,也培养了30多位技艺精湛的银雕师傅,多人荣获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省工艺美术名人等称号,为银雕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银器制作中。激光切割、3D打印等技术为银器制作带来了高精度、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则使得设计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银器的制作效率和质量,也使得匠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和尝试。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福安银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岁月流转,时空更迭。杨仙福在创新创作的同时,发明专利、编写论文,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既要有效守护和延续福安银饰锻制技艺,又要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好非遗的独特价值,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杨仙福说。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雷津慧 李广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