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店下镇三佛塔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见闻
三佛塔说
现代农业企业带动村民发展设施大棚
三佛塔村莲花池步行道
宁德网消息(记者 苏晶晶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扶贫风吹老区村,政策利好促增收。福鼎市店下镇三佛塔村是宁德市贫困村,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拥有2500多人口,素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模式较为单一,人均收入低于福鼎全市平均水平。2013年以来,通过市、县、镇各级精准扶贫、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呈现出日新月异之变。1月5日,记者走进三佛塔村,聆听一段动人的蜕变故事。
真扶贫 齐力绘蓝图
雨中的三佛塔村,村道宽敞、绿化齐整,装修一新的村舍略显“洋气”;开阔的原野上,大棚林立,棚中或青、或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预示着一场丰收,偶有村民穿梭其间,将新采的西红柿装篮运出……如今的三佛塔展现的是一幅绿肥山不瘦,地美人增收的新气象。
“一直在变,村容村貌美了,村民收入多了,我们再也不是‘空壳村’了。”三佛塔村书记方维松谈及短短两年时间的投入与收获,语气颇为激扬。作为宁德市新兴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三佛塔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依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至2015年,三佛塔村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939元提高至12800元,村财收入从零增至20万元,贫困人口由162户减少至55户。三组数字的比照是该村翻天覆地变化最直接、有力的证明。
多管齐下,定点到户。为确保扶贫工作落实到位,三佛塔村按照“领导干部挂钩到户、能力培养到户、企业带动到户、信贷扶持到户”的要求,逐步推进、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归结出“滴入式”、“造血式”、“杠杆式”、“堡垒式”、“结对式”等多样化的扶贫方式,激活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多角度助推全村快步发展。
对于三佛塔村前后的扶贫工作,全程参与的宁德市委办委派的挂村第一书记林挺感受颇深。他说,初次来到三佛塔时,看到的是破旧的木瓦房、杂乱的村容村貌,了解到的是村民收入渠道单一、产业经营粗放的情况。经过两年的开发,利用政策“杠杆”的有力撬动,激发了村民们参与新村建设、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村庄活力彰显无遗。两年来,通过林挺的联络、对接作用,挂钩部门的帮扶作用,该村共争取了各级项目补助资金750多万元,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投入、产业调整、村财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东风 造福安民心
“房子正装修,准备在春节前搬进去。这么些年,总算盖起新房了。”村民陈祥狮实现了盼望多年的安居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说起年轻时为谋生计远走他乡,至中年顾家重返故乡的一番经历,仍唏嘘不已。
2000年,年近而立的陈祥狮为了一家5口人的生计,前往山西等地务工,但多年打拼并未真正改善家庭生活。前两年,眼瞅着村里及周边村庄兴起了一股现代农业大潮,大小企业接连入驻,再看着周边一日好似一日的改变,他决定留在村里寻一条新出路。3亩多土地已流转,搞农业先机已失,于是他便“另辟蹊径”,跑起了运输。他买了一辆小车,专为村里人、企业及乡镇、村委跑腿办事、接送客人等。没曾想,这样一年下来收入能达近10万元。
有了资本,再有政策,造福安居水到渠成。积攒了一些钱后,在造福工程政策的扶持下,陈祥狮拆掉了自家20多年历史的两层旧房子,花了20万元,盖起了三层半的砖头房,一家人总算有望住上舒适的房子。
在三佛塔村,诸如陈祥狮的人不在少数,这是该村落实危旧房改造,进行造福安居的重大成果。2年来,为改善地质灾害点、危旧房、偏远自然村部分村民的住房条件,按照造福工程的政策补助,三佛塔村先后完成了170多户危房改造,其中63户已顺利搬迁,其余的均为在建中。
村舍簇新,民心安乐。改善居住条件,是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除此之外,三佛塔村还重点投入,完成了进村道路拓宽、危桥改造、村文化活动中心、中心街绿化及路灯安装、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投建了五保幸福园、休闲广场等民生工程。
兴产业 增收拓渠道
“我这样的老头子一个月也能挣个两三千,日子能不好过吗?”69岁的村民章学祥倚坐在门前,笑呵呵地说。2014年,章学祥流转了自家的3.6亩地给恒润农业企业,并成为该企业的一名工人。他说,七八个月给企业打工,剩余的几个月采些茶叶,贴补收入,一年到头过得算是轻松,但收入翻了一倍。
对策精准,产业扶贫显成效。对于三佛塔村而言,立足特色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但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缺资金、缺项目等“五缺”问题却成为了一大屏障。在进行扶贫开发之前,该村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传统、增收渠道狭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2012年,随着宁德市布局千亩高优农业产业园这一良好时机的到来,三佛塔村打开门户,与企业订立合作关系,通过土地流转、“农转工”等多样形式实现增收。该村借助店下镇千亩高优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引进恒润农业基地拓展区、康禾植保设施农业基地、京盛源黑木耳栽培基地、绿意浓茶叶加工厂等五个产业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使产业结构逐步由单一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和综合产业化方向发展。三佛塔村流转了680多亩土地用于大棚西红柿的栽培。许多村民化“农”为“工”,收着租金、拿着工钱,增收显著。
多家企业共带动三佛塔村就地转产就业229户、350人,人均增加收入1560元。此外,作为曾经的空壳村,该村积极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承租、集体资产发包等形式,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2014年,实现村财收入从零到8万元,有效促进了村级组织的整体良性运转。而到2015年,该村又通过建设钢架大棚出租给浙江客商经营,增收村财12万元。
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一点一滴的投入汇集而成的是如今换了新颜、充满活力的三佛塔。作为福鼎市扶贫开发的“后起之村”,尚行不远的三佛塔村在造福工程、精准帮扶等好政策的支持下,在各个扶贫典型村落的影响下,将走上愈加宽广的致富大道。
本报《幸福福鼎》采编室组织策划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