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率先全省推行生态补偿 守住绿水青山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志凌 苏晶晶 通讯员 蔡雪玲)不见垃圾见清新。猴年春节前夕,记者走进福鼎贯岭镇分水关村垃圾填埋场旧址,昔日堆积成山的垃圾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整出的新兴土地。
分水关村位于福鼎“母亲河”——桐山溪上游,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与浙江苍南、泰顺接壤,人多、车多,日常产生的垃圾量也多。十多年前,垃圾填埋场这片山头还是块干净的空地。不知何时起,三三两两的垃圾开始倾倒于此,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这里堆起了一个占地约5亩的垃圾山,甚至外地的垃圾也偷拉到此倾倒,污水横流、恶臭扑鼻。
治理垃圾山,还原绿水青山。2015年,贯岭镇斥资近40万元,启动该垃圾填埋场整治项目,制止新垃圾倾倒,对历史形成的垃圾转运一部分、深埋处理一部分,平整出土地,并建设垃圾渗滤液收集池,进行收集处置。这一项目获得2015年福鼎市生态补偿资金支持,借力资金帮扶,一开春这里将复垦种植黄栀子,重焕生机绿意。
借力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惠及民生,这是福鼎重点流域乡镇的发展共识,更是福鼎建设生态文明的孜孜以求。
上游山清了、水秀了,群众却因“无工不富”依然过着苦日子,这种“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环保困境,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反映出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乏。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在福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福鼎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借鉴省内外一些市、县生态补偿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福鼎于2010年建立和实施全省第一个县级生态补偿基金,率先迈开了实践步伐。当年,福鼎颁布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筹集补偿资金200万元,之后逐年增长10%,支持重点流域乡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福鼎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市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的意见》,增设市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助资金200万元,亦逐年增长10%,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对重点流域乡镇为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予以补助,完善了生态补偿机制。
据介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对福鼎全市重点流域上游的叠石乡、贯岭镇、管阳镇、磻溪镇和桐山街道办事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支持南溪水库、水北溪流域等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恢复,以直接承担这些生态区域生态保护责任的乡镇政府、村委会为补偿对象。生态补助资金主要对上述乡镇财力进行直接补助,在补助标准上,福鼎建立重点领域乡镇生态资产评估体系,对受偿乡镇的人口、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水源保护区面积、重点流域面积等5项指标进行系统评估,然后按照“各地所得补偿金=(某补助对象生态资产分值÷全市补助对象生态资产累计分值)×当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的金额”的计算公式,分配上游乡镇的补助额度。补偿资金实行项目挂钩制度,做到专户存储、专账管理,做到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同时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重点流域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分配挂钩,促使重点流域上游乡镇用好生态补偿资金,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这几年福鼎市确定的生态补偿项目主要涉及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生态公厕建设、排污管网建设、河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等。
据统计,截止2015年,福鼎共安排生态补偿和补助资金1925万元,支持重点流域乡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159个,有力推动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借力资金补助,一批重点生态保护项目不断付诸建设。实施了市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村庄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叠石乡实施茭阳村生活污水截污处理工程,保护福鼎市饮用水源安全;前岐镇实施福东溪溪水整治工程,对沿溪两岸的生活污水排放口进行整治,建设集镇雨污管网;管阳对镇区溪流施行分段整治,并建设拦截景观水面;贯岭镇建垃圾中转站,惠及沿线12个村落……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较好地调节了上下游乡镇的利益关系,激发了重点流域乡镇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积极性。同时也在体制机制上明确了上游乡镇的生态功能定位,不仅解决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困境,也为下游经济的发展留出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上下游共赢发展。”福鼎市环保局主任科员卓扬说。
生态补偿机制促动,重点流域乡镇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更是蔚然成风。贯岭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从2006年工业园区建设至今,已拒绝污染性项目一二十个,入园项目均为节水型、轻污染项目。在管阳镇,利用生态资源大兴乡村旅游,并形成唐阳村杨梅、七甫村西瓜、天竹村桃梨、西昆村红米等“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格局,品出增收好滋味。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