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总书记连线之后——福鼎赤溪新变(2)
新增收 旅游带动 百业兴旺
清香的白茶在加工厂生产线上包装,肥美的康鱼时不时跃出水面……
历经十年“输血”就地帮扶、十年“换血”整村搬迁、十年“造血”旅游扶贫的探索实践,赤溪村财收入从负债10多万元到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6元到如今超过13000元,随着山门的不断打开,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村民办起农家乐、开杂货铺、养鱼、种茶叶、植苗木……赤溪人的日子变得甘甜起来。
“今年已经跑了10多个省了,刚从成都回来,过两天还要去深圳参加一次茶展,今年茶叶的销路不错。”坐在自家门店内的茶商杜赢正侃侃而谈,3年过去了,当年的赤溪村首位回乡创业大学生已经褪去了学生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商场打磨的干练和稳健。
2013年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的杜赢,瞅准了商机,再加上政府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扶持项目,于是,杜赢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村当起了茶商,并创办了福鼎市赤溪茶业有限公司,这是赤溪村唯一的茶叶加工厂。
这几年,随着赤溪的发展,杜赢的茶叶不仅找到了新的销路,生意也越做越大。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杜赢又把生意做到外省去,一年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频繁参加茶叶展会,与经销商探讨深度合作事宜。2015年,“杨赤公路”和“太姥山-霞浦龙亭-赤溪”旅游公路建成通车,赤溪村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随着来村里景区游玩的游客增多,杜赢的茶叶生意也水涨船高,茶叶店月收入达2万元。
虽然茶叶生意越做越好,但杜赢并不满足现状。今年三月,杜赢一口气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600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数台萎凋机、压饼机、烘干机等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杜赢充满了信心,除了销售茶叶外,他还准备与当地的旅游政策相配合,采购微型茶叶制造设备,让游客亲自参与采茶,晒茶,烘焙茶,压茶饼等环节,更好的体验当地的茶文化、生态文化。
在村里的康鱼养殖塘边,村民吴伏淡一边撒饲料,一边接客户电话,“好,好,下午我就把鱼送过去。”有20年康鱼养殖经验的吴伏淡曾是一名村干部,自从卸任之后,就承包了村里鱼塘,去年仅康鱼项目就收入达10万元。
“去年我承包了村里8亩的鱼塘,投入很大,资金十分紧张,多亏了福鼎农信社给了10万元的低息贷款,助我渡过了难关,真是雪中送炭。”吴伏淡说。
赤溪村溪水清澈洁净,特别适合养殖康鱼,这样的水质也让康鱼肉质鲜嫩,品质远胜市面上其他地方的康鱼。吴伏淡的鱼也因此逐渐有了知名度,周边村子办婚宴、祭祀都向他买鱼。2015年,随着杨赤公路通车,赤溪村的游客量激增,鲜美的康鱼成了不少游客钟爱的伴手礼,去年以来,光是游客的销售量已经达到4万元。
不久前,吴伏淡又学会了玩微信,通过朋友圈推销起自己的康鱼。老吴经常拿起手机对着鱼塘拍几张照片,甚至连他怎么喂鱼、捞鱼都拍了下来,再通过手机发出去,朋友、客户都帮他转发,大大提高了康鱼的知名度和销量。
除了养鱼的本职工作外,吴伏淡还在旅游公司兼职,负责管理村里的蝴蝶园,一年也能收入3万元,全家住上了宽敞的洋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连日来,在赤溪村的田园里,农户们正忙着搭建钢架大棚,准备进行实用菌香菇栽培,这片占地10亩的大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香菇试种助农增收。
据赤溪村主任吴贻国介绍, 10亩大棚的香菇种植按每亩1500根菌棒计算需投入50万元,合作社由农户和乡贤组成,香菇栽培由乡贤出资农户投工投劳。吴贻国说,今年香菇每斤8元,一根菌棒收入达7元, 10亩大棚香菇增收达30万元。
除发展大棚香菇,林下种养也是该村秋冬季发展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赤溪村乡源种养合作社承包利用村里丰富的竹、林资源养殖本土鸡3800羽,林下栽培落地香菇1000条,林下种植中药材黄精15亩,谢干5亩,竹林复垦200亩。通过生态农业项目实施,许多赤溪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