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歌响彻桐江岸——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侧记(2)
畲家婚礼习俗。
文化发展 迫在眉睫
由于历史原因,福鼎市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发展慢。生活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象还存在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本的生活不能保障,文化传承从何谈起。深知这点的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市政府,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扶贫帮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2012年福鼎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少数民族行政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在福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进行审议。
2015年,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再次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前岐、佳阳、硖门、白琳、店下、太姥山、管阳等乡镇的部分少数民族行政村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市扶贫办、民宗局等部门工作汇报及部分代表的意见建议。在福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常委会委员认真听取调研组的调研报告,还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在福鼎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下,福鼎市连续实施四轮扶贫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省、市、县三级还挂钩帮扶少数民族重点贫困村,市直部门、民族协调委成员单位也进行挂村帮扶,实现了29个少数民族村全覆盖。此外,福鼎市委统战部、福鼎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联合出台《福鼎市民族村精准帮扶“六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
同时,为了营造保护畲族文化浓厚氛围,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议在搬迁过程中,有意识让畲族群众聚居在一起,从而涌现了一批如白琳康山村、磻溪赤溪村、硖门柏洋村、店下亥窑村、太姥山方家山村等少数民族安居乐业的民族聚居村。
生活好起来了,文化设施也要跟上。早在2008年,福鼎市就在原来佳阳双华村的少数民族文化站的原址上重建并更名了福鼎市畲族文化馆。如今,29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也建起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添置报刊图书、影像光盘、书架电视、播放器,实施农村信息共享工程,配置电脑、电视以及网络服务,畲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从此丰富起来了。
责任编辑: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