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园”到“舌尖”的绿色坚守
——福鼎“产管并举”打造农产品安全链
白茶基地用黄板诱捕害虫。
工作人员在产品包装上贴二维码。
宁德网消息(廖诗雄 蔡雪玲 文/图)8月1日,笔者在福鼎市丰盛红阳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看到,不管是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环节,工作人员都会进行详细记录,确保猕猴桃从种植到采摘出厂都有一套详细的信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保障机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农业、茶业、粮食、质监等 19个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福鼎市政府在农业局专门独立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市17个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建立检测室,配齐配全检测设备及监测车辆。村级建立一支251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队伍,从农产品的“产”与“管”入手,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带动,健全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为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牢保护屏障。
今年6月,该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科学生态种养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清源”
福鼎店下镇福建鼎佳吉生态农业基地内,贵妃鸡、山鸡或觅食饮水,或追逐嬉闹,或飞上墙头小憩,悠闲自得。
鼎佳吉生态农业基地是福鼎市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是集孵化、育雏、育成、商品养殖、种源选育为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全生态养殖繁育基地。养殖分为平养和生态放养,饲料全部采用天然食物自主加工而成,兼用专门种植的牧草以及松针等绿色植物进行喂养,保证饲料的绿色和卫生。
“标准化生产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屏障。”福鼎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站长陈正波说,近年来,福鼎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850万元,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转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难问题。
“标准上墙、技术落地、记录入档、信息可追溯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标配’。”陈正波说,目前,福鼎探索建立了1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2万多亩。创建千亩高优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基地2个,建立国家级菜果茶标准园1家、省部级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
2015年以来,该市推广农业“五新”20项以上,加快推进科学施肥和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万亩以上、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2万亩以上,推动“五新”入户工程常态化、制度化、高效化。
提振品牌效益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
丰盛红阳猕猴桃基地在前岐镇照兰村,基地内一个个猕猴桃挂满藤蔓。
“每一次农事活动及每一次田间作物观察情况,我们都要进行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指导作业。”基地负责人潘林根拿出农业“五新”技术田间农事记录表和“五新”技术农作物田间观察记录表,这是农产品质量管控的基本功。
“对消费者来说,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对农产品而言,质量带来的是品牌和价值的升华。”去年,潘林根专门将红心猕猴桃送到省农科院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检验。因为有正规的检验报告,为产品树立了很好的品牌形象,猕猴桃每公斤卖到100元,深受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高端客户的青睐,订单不断。
“我们绝对不用化学药剂灭虫。成熟的蓝莓可以直接采来吃。”太姥山镇财堡村的蓝朵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缪友锋说,很多人就是冲着天然、生态的种植方式,慕名来采摘,这反而无形中为蓝莓园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
同样,在福建品品香茶叶有限公司的河山茶业基地、福建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的绿雪芽白茶庄园、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妙白茶庄园等茶叶基地,通过庄园化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吸引客商前来观光考察,打出一张“绿色”的好牌。
福鼎盛产茶叶、槟榔芋、四季柚、黄栀子、紫菜、鲈鱼、大黄鱼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该市大力引导、指导农业经营主体争创知名品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福鼎全市现有19家企业3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总产量47920.4吨。种植业“三品”农产品生产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比率达到40.6%,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率达到20%。福鼎槟榔芋、四季柚、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茶、桐江鲈鱼等5个农产品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登记和证明商标等。今年“福鼎白茶”品牌价值评估35.53亿元,连续8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名列第三名。
信息化监管
扫除农产品质量安全“盲区”
笔者在鼎佳吉养殖基地看到,工作人员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贴上一张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之后,企业及人员的基本信息、批次产量、出产日期、产品认证信息、饲料、检疫、农事活动等丰富的生产信息就在手机上“一览无余”。
“一些茶企通过可追溯制度生产出来的每包茶叶也同样拥有一个追溯码,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陈正波介绍,在可追溯体系建设平台上,有专人对茶叶在种植、仓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存档,最后所有茶叶生产信息归总到一个长串数字,成为茶叶的“身份证号”,消费者通过这个号码可以查询到茶叶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所有信息。这种消费习惯与国际接轨,也是未来食品绿色消费、有机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2年,福鼎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由标准园试点升级为示范区试点,也是全省唯一的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示范区试点单位。目前,该市共有42家涉及茶叶、畜禽、水果等领域的企业、合作社加入省级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平台。
在福鼎城区五里牌社区的一家农资经营点,陆续有农民前来购买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店员将农民的身份信息及购买的商品信息及时录入到电脑中,再上传到农资监管信息平台。该市现有60家农资经营网点纳入农资监管平台, 10家经营兽药主体纳入监管平台落实农资产品登记制度,实现农资产品销售、去向全程监管,推进“绿色”种养。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和农资监管信息平台的完善和应用,福鼎大多数农产品生产主体企业和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丰富了监管手段,提升了监管效率。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