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基 文化塑魂——福鼎多轮驱动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龙山溪畔市民在晨练
双华“二月二”会亲节畲族提线木偶在表演磨黄豆
宁德网消息(蔡雪玲 文/图)“以前经营海带养殖和捕捞,自从渔村发展旅游业,游客多了,客人请我们撑船出海观光、捕捞,父子俩一年也可挣个10多万元钱。”谈起全域旅游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福鼎沙埕镇小白鹭村渔民小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福鼎市以“旅游+”为新引擎,着眼大旅游、挖掘大市场、开发大产业,积极构建“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2016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7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和23.0%。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40.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95.5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75%和14.70%,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战略新动能
全域生态旅游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福鼎地处闽浙沿海中心区位,素有福建“北大门”和“闽浙门户”之称,依山靠海、山水相连。拥有港湾41个、岛屿81个,海岸线432.7公里。沙埕港是国家二类口岸、一级渔港;“海上仙都”太姥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嵛山岛是“中国最美十大岛屿”之一,拥有太姥山岳、晴川海滨、九鲤溪瀑、福瑶列岛等景区及翠郊古民居、台山岛等众多独立旅游点,现已基本形成以太姥山为中心的“山、海、川、岛”及众多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框架。再加上104国道、温福铁路、沈海高速及建设中的复线贯通全境,5小时交通圈可涵盖长三角、厦漳泉等发达地区,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全域旅游省级示范市(县),福鼎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滨海旅游城市,以太姥山景区为龙头,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创新旅游产品,完善公共服务,努力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去年,福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市旅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升格成立福鼎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福鼎市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年度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生态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
主动融入全省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和建设清新福建,以《福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为引领,高起点规划、高站位打造,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指导全域生态旅游创建。优化空间布局,保护和用好自然山水资源优势,统一规划、整体打造,让各个旅游“点”串成“线”,大手笔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一心两区两带”旅游产业格局,即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山海岛旅游产业发展区、茶乡山村旅游产业发展区、沙埕湾海上休闲带和104国道田园乡村旅游带,策划形成三大旅游龙头项目和30个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福鼎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强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进太姥山风情小镇等项目,祥源集团嵛山岛景区、跨海交通及太姥山景区索道项目总投资24.3亿元。去年6月16日,福鼎市政府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运营福鼎境内的旅游产业,同时签约房车自驾车营地项目,双方以共同建设“太姥山房车旅游小镇”项目进行首期合作,将太姥山打造成“景区+营地”的模式,推进传统景区从观光型升级为休闲度假型,推动目的地深层次转型。
依托旅游带动,商贸物流、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福鼎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文化美食城、旅游集散中心等一大批项目规划建设。“十二五”期间,福鼎第三产业增加值由55.34亿元提高至77.93亿元,增长40.8%。
文旅大融合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血脉,更是一个地方的旅游深度和厚度,而福鼎旅游最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将当地独特地域文化与旅游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福鼎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关键是在“融”字上作文章,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旅交会、文博会、宣传推介会,不是简单地说旅游,而是融入了文化,全市一盘棋,着眼于立体化、全方位的打造,这是发挥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的最佳路径。
前不久,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福鼎作为闽东唯一独立组团布展的县级市,展馆融入福鼎特有的海洋文化、太姥文化、畲族文化、白茶文化元素,让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9月29日,第七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届太姥山文化旅游节在福鼎市隆重开幕。开幕式后,融汇白茶文化、太姥文化的大型“太姥传奇”文艺表演精彩上演,分“奇山由来”“瑞草济民”“册封名山”“敬颂太姥”“天地大爱”等五个篇章,尽显白茶、太姥文化神韵。活动现场,西阳线狮、跑旱船、屿前渔灯、前岐马灯、佳阳畲族木偶、畲族婚嫁等一批民俗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目不暇接 ,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人文画卷。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太姥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等源远流长,沙埕铁枝、白茶制作技艺和瑞云“四月八”歌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福鼎加快建设一批文体项目平台,对畲族文化、太姥文化、白茶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系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在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城镇建设、旅游宣传营销、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注入文化元素,培育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和产品。建设福鼎饼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文创基地,整合沙埕铁枝、提线木偶、布袋戏、翻九台等民间文化演出剧目和演艺人才,组建福鼎民俗文化演艺团体,推出一批地方民俗表演节目。
挖掘镇村历史文化脉络,注重保护传承每个村子原有的文化气息,融合生态、民俗等理念,为美丽新村植入特有的文化元素,留住乡愁。涌现出巽城、西昆等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仙蒲、潋城、斗门头等历史文化名村,双华、瑞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坚持以保护和修复为主,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和乡土气息、地方特色。
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挖掘农耕、白茶、畲族等民俗文化,精心组织佳阳乡双华“二月二”会亲节、硖门乡瑞云“四月八”牛歇节、沙埕元宵花灯节、前岐桃花节、点头开茶节等传统特色文化活动。佳阳乡双华“二月二”会亲节、硖门乡瑞云“四月八”牛歇节,畲家腰鼓队、打草鞋、织裙带、畲家制糍粑、畲家制白粿、打蓑衣、 编斗笠、提线木偶、畲族蹴球、畲族原生态歌手对歌,喜庆气息和浓浓畲族特色,让许多游客发出“不枉此行”的感慨。沙埕元宵花灯节从正月十三开始,持续三天。铁枝、台阁、旱船、线狮、车鼓亭等传统民俗沿街巡回展演,吸引了闽浙边界近万人观赏。
城市显特色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初秋时节,登临层峦叠嶂的烟墩山顶,极目远眺满城新景,高耸的楼宇、别致的桥亭、通达的道路都化作水墨丹青中的笔笔勾勒、几重渲染;信步落日临水的桐山溪畔,晚霞柔和溪水澄澈,空气中弥漫着湿润微凉,市民三三两两漫步,溪间妇女浣衣、群鱼畅游、白鹭翩飞……置身福鼎这座山水之城,似乎只要一转身,就能与美不期而遇。
如果说全域旅游是将整个福鼎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的话,福鼎城市无疑是关键节点中的中心节点,完善产业要素建设,融山水生态、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之中,建设文化地标,提升城市形象品牌,是福鼎一直努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福鼎依照拥湾、抱岛、绿心的核心布局理念,形成了“闽浙门户、生态滨海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定位。福鼎市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由以城为本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形成“两轴”“三核”的空间布局,全市分为有机统一的六个功能组团:福鼎市主城区、桐南片区、玉塘片区、海湾新城、滨海新区、百胜新区。以上几个组团,构成了福鼎城市“东扩、南移、面海,环沙埕湾发展”的总体格局。目前正加快滨海、百胜、海湾等新城建设,推进梅澳大道、铁锵大道、八尺门大桥及连接线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
围绕“新绿亮洁”, 福鼎持续推进中心城区“脏乱堵”综合整治,规划新建一批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实施龙山溪景观提升、水北溪慢道建设、潮音岛窄口休闲景观打造等,加快打造宜居宜游精致小城,规划建设好以福鼎美食、城市休闲、文体娱乐业、住宿餐饮业为主的铁锵滨海旅游城,建设全市旅游大本营。
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不能让绿水青山失去颜色,还要创造绿色GDP。福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真正让福鼎在振兴崛起之路上疾驰。近年来,该市依托福鼎工业园区、龙安生态合成革产业园、中国通用机产品示范基地等平台,加快承接浙南及长三角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打造生态合成革、汽摩配、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被授予“中国生态合成革产业园·福鼎”、“中国化油器名城”等称号;海西首座核电站——宁德核电一期4台机组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积淀,福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条件显著改善,为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
如今,“生态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正在融入福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福鼎将按照精品化、特色化理念,着力体现山海、生态、休闲的城市特质,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