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郑旭旭:与武结缘“纯属偶然”(4)
不需显露的“江湖地位”
归国后,郑旭旭回校继续边从事武术散手教学,边继续研究中日武术。他铢积寸累,专心致志,渐有所成。
1998年5月初,他从日本留学回校不久,再次率队夺回失去三年的福建省武术散手擂台赛的团体冠军。1997、1998两年,他还作为福建省散打集训队教练之一,与著名全国散打冠军庄海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比赛和第8届全国运动会散打比赛。1999年1月,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郑旭旭出任体育学院院长。并为集美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八段、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国际级武术散打裁判员。多次出任福建省武术散打比赛总裁判长,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裁判长。
当然,他的成就不止于此,更多的是长期以来,在武术研究倾注的大量心血。
“‘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空手道是日本的传统武术,它和中国武术有着深远的渊源。”说起中日武术历史,郑旭旭就像一本活字典,“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给它带去了我们中国先进的文化,也带去了福建的南拳。1922年,一个叫船越义珍的人把它带到日本东京,并开始传播这个琉球拳法。船越义珍的第一本书也就是1922年的11月份写的,叫做《唐手·琉球拳法》。唐就是中国的“唐”。刚好这个“唐”跟“空”在日语中的发音是一样,都叫kara。日本人后来去中国化,不用“唐”字,改为“空”字,也就是说,空手道是从福建南拳演变的。”
熟知中日武术文化,自然与郑旭旭这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分不开。他从1995年到日留学期间,就开始对日本空手道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留学期间,在日本武道学会第29届年会上,宣读了“中日武术教育的比较”论文。回国后,他还先后两次去冲绳,还对福建省南拳的各大流派名家、福建省武术史研究专家,及来福建探源的日本空手道人士,进行了近11年的跟踪研究。2006年,郑旭旭作为中国政府派遣高级研究员,再到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部访问研究6个月。
“日本特别能够借鉴外来的文化,柔道、空手道和剑道其实都是从中国的武术发展演变而来。经过借鉴和重组,上述几个项目在国际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长期对日本武术的研究,让郑旭旭在比较中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日本武术国际化相对成功,是将“拳打脚踢”的技艺,上升为“武士文化”。
退休后的郑旭旭还带着4个研究生,偶尔也会到学院散打馆客串。那日,笔者随着他一同前往散打馆,见识了这位文武双全的教授的功夫。61岁的他耍起拳术、长棍,依然动作娴熟,姿势优美,开合张弛,上下相随,意气相合,功夫到家。
成功者各有各的姿态,有的纵横开阖指点江山,有的保持缄默,有着“事过万千,不需显露”的低调,而郑旭旭显然属于后者。这种低调渗透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就像他毫不在意自己在武术界的“江湖地位”,更认可“老师”这个身份。
“我只想当个脚踏实地的老师,为师重道。”郑旭旭说,接下来除了日常工作和研究外,他还得为今年9月10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东北亚武术发展的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做准备。此外,他内心还有一份情结,想为家乡福鼎的中国武术推广普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家乡需要我,我一定尽心尽力。”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