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的“守护人”
——访福鼎白茶文化使者陈世场先生
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设立盛会在千年古刹资国寺举行。
太姥山发现疑似千年白茶古树。曾云斌图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曾云斌 文/图)福鼎白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因其不炒不揉,自然萎调,保持其天然养分而受到青睐,又因其具有三抗三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系列保健功能,近年来得到大众的普遍推崇,加上白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征,其收藏价值被投资界关注,白茶收藏投资持续升温……在此白茶热的背景下,2月4日刚好是2018年立春,记者在太姥山青龙寺偶遇福鼎白茶文化使者陈世场,就大众感兴趣的白茶文化话题进行专题采访——
追踪茶圣陆羽心中的“白茶山”
记者:陈老师,福鼎白茶很火,太姥山方家山村公路边立了一个玄武岩方料刻字的“中国白茶山”石碑,您是福鼎白茶文化研究传播者,请您介绍一下。
陈世场:提到“茶”字,不得不提唐代茶圣陆羽。陆羽所著《茶经》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关于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论述了茶叶生产历史,及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和泡茶饮茶、茶道等方面内容,是茶叶综合性论著,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陆羽走遍千山万水,用近三十年时间 ,于公元780年左右才完成此划时代巨著,由于陆羽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被后世称为“茶仙”,祀为“茶神”,尊为“茶圣”。
《茶经》分十卷共七千多字,在第七卷中有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就是“白茶山”最早的记载。
记者:“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与福鼎白茶山有什么关系呢?
陈世场:在这里要介绍一下近代茶学界泰斗———陈椽教授。他出生于1908年,福建惠安人。他早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从事茶学教育六十多年,是茶学家、茶业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奠基人之一。在学术上,他认真严谨,“本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科学态度,用40年时间完成了巨著《茶业通史》,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古今中外茶史的大著,开了茶史研究著作之先河。他被誉为一代茶宗。
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东)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陈椽教授考证陆羽《茶经》记载的白茶山在福鼎,得到茶学界的肯定与确认。
顺便提一下,目前将茶叶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即发酵)程度不同,分为:白茶、绿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六大类,也是陈椽教授分类的。
记者:按陈老师您刚才的介绍,陈椽教授确认的白茶山在福鼎,没说在太姥山,“中国白茶山”石碑立在太姥山有何缘由?
陈世场:我们先讲一讲福鼎太姥山与太姥娘娘的故事吧。道藏正统《历世真仙体道道鉴》记载,“混沌初开,有神曰圣姥,母子二人居此,奉时人号为圣姥,众仙立为太姥圣母”,汉朝王烈的《蟠桃记》也称,太姥娘娘在尧帝时期已得道升天,这些记述表明太姥娘娘是上古女神,也是福建三大女神之一。
当代学者认为,太姥娘娘很可能是尧帝母亲。在太姥山民间传说中,远古时候,尧帝携母巡游东海,途遇狂风浓雾靠岸上才山。后尧母恋此仙境,留下修道,教乡民种兰,人称蓝姑。有一年,附近村庄暴发麻疹后,许多儿童夭折,蓝姑心急如焚。夜间梦中南极仙翁指点她,采摘白茶树叶晒干泡开水喝可治麻疹。蓝姑醒来后立即去采摘白茶鲜叶,晒干后冲泡开水给患病儿童喝,患儿全部治好。此后她教乡民种茶制茶,羽化成仙,被尊称为太姥娘娘。汉武帝时,将种白茶的才山改为太姥山,并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至此太姥山名扬天下。现在太姥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5A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
2008年,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高峰论坛上, 姚国坤、鲁成银、俞其坤、俞益武、尹军峰、陈荣冰和袁弟顺等七位国内著名茶叶专家,通过对福鼎太姥山、点头、白琳等白茶产地认真细致考察和深入研讨,形成《福鼎共识》。《共识》中指出,白茶源于福鼎,文化丰厚,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历史悠久。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福鼎太姥山就是陆羽所述的白茶山。
作家王宏甲在福鼎采风后认为,“我以为晒干收藏之白茶是中国茶的祖先,四千多年前的蓝姑岂不是中国茶饮的创始人,把茶的药用引入民间生活并最终成为茶饮,舍福鼎的蓝姑娘——太姥娘娘,还有谁!我期盼宁德福鼎有一天在巨大的太姥雕像下庄严刻上“人类茶之母。”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2006年国家林业局经多次派专家到福鼎实地调查考证。经审定,授予福鼎市为“中国白茶之乡,”的荣誉称号。作为“白茶发源地”(张天福语)的太姥山,立“中国白茶山”石碑,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了。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