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鼎新闻

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的“守护人”(2)

——访福鼎白茶文化使者陈世场先生

2018-02-10 10:15 来源:宁德网 曾云斌

“禅茶一味”的解读

白茶古树守护人——陈世场先生。

白茶古树守护人——陈世场先生。

记者:经常看到“禅茶一味”的字画,请陈老师为我解读一下其内涵。

陈世场:“禅茶一味”含义深广,在解读“禅茶一味”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中国的“禅茶文化”。

记者:“禅茶文化”的“禅”来源于印度吗?“禅”最早来源哪里?

陈世场:禅最早不是印度传来的,禅的创始人是尧帝,可以说尧帝是禅的鼻祖。“禅修”存在于许多教派中,中国道教也修禅。两汉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同样借用了“禅”的概念进行传播,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

传说太姥娘娘是尧帝的母亲,尧又是禅的鼻祖,那太姥山有可能是禅事活动最早的名山。

记者:我知道福鼎禅宗宗派主要有曹洞与临济两种。那“禅宗”与“禅茶”有什么关系?

陈世场: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八宗是:一是三论宗(法性宗);二是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瑜伽宗);三是天台宗(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真言宗)。可见禅宗是佛教八宗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东汉至南北朝译出多种禅经,禅学广为流传。相传六朝齐梁年间达摩祖师从印度渡海过来,入少林寺壁观禅修九年,传禅法给惠可,达摩被尊为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慧可传僧璨为三祖;僧璨传道信为四祖;道信传弘忍为五祖;弘忍传慧能为六祖,以上传承是单传,“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称为佛心宗。至六祖以后,禅宗不单传,慧能之后弟子创五个流派,即云门、沩仰、法眼、曹洞、临济五宗。“一花开五叶”禅宗至此开始风行天下。慧能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真正的创始人,有《六祖坛经》传世。

顺便说一下,禅宗五大派别之一的沩仰宗灵佑祖师是霞浦县人,十五岁于霞浦建善寺出家,他创立的沩仰宗是五宗最早形成的宗派。

记者:陈老师,是不是修禅僧人喝的茶叫“禅茶”呢?

陈世场:陆羽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到了汉代,饮茶有逐渐流行的趋势。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与杨雄,都在其著作中提到茶。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茶与佛教结下不解的缘分。陆羽《茶经》记载,两晋时代,就开始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的礼仪。

古代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坐禅修行。茶叶中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使其成了坐禅修行僧人最理想的饮料。古人认为茶有“三德”:一是驱睡魔,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帮助消化;三是“不发”,能抑制各种欲望。

到了唐代,随着禅宗盛行,佛门推崇饮茶的风气更加普及。在禅堂内坐禅,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静心,成为禅宗僧人日常的功课。对禅宗僧人来说,吃茶俨然是一种严格的禅修工夫。唐代赵州禅师“吃茶去”就成了经典的公案。在此背景下,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就成了禅茶。

记者:听您介绍禅茶历史,受益良多,那“禅茶一味”怎么来的?如何理解?

陈世场:禅茶兴于唐后,盛于宋代。最早提出“禅茶一味”是宋微宗政和年间湖南石门夹山寺的圆悟克勤禅师。他潜心研究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写下了“禅茶一味”四字。

“禅茶一味”因每人体悟不同,理解也多种多样。不妨在此作略解,供参考。

“禅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昭无隐”。这种“禅”,即是明心见性。“禅”关键在“悟”,慧能顿派禅法“一悟即至佛地”不历阶梯。悟者何也?悟心也。茶修与禅修,关键在于以茶、禅之修炼,感悟心灵,净化心灵。禅宗重悟,通过禅茶而开悟。“妙悟”者,悟之高妙也,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达到“妙观万物”的人生境界。

品茶在于“悟”,品悟自然,品悟人生;参禅也在“悟”,参悟佛理,参悟人生。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互融互摄、融为一体,无二无别,证入“禅茶一味”境界,亦即证入本有妙明真心,彻见本性,因而生起慈悲之心、怜悯之心、普渡众生之心。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它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记者:禅茶文化博大精深。听说您在福鼎资国寺专职做二年义工,主要是推动禅茶文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能否分享一下?

陈世场:这个与我成长环境有关。我出生在福鼎硖门畲族乡青湾村,父亲务农,家境贫寒,以至于念高中都付不起学费,我父亲有种养一大坪福鼎大白茶,我母亲每年清明前后采后送去收购,累积一年收入有四五十元,用来付学费。因一坪茶园收入,支持我读完高中,再考入大学财经专业。因此,我深感茶对于农民增收与脱贫的意义十分重大,立愿有机缘时一定要为推广茶尽点力。2009年初,受福建省佛协副会长、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邀请,我欣然同意受聘资国禅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除研究禅茶文化之外,主要任务是筹备召开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记者:请介绍一下世界禅茶文化交流的缘起及情况。

陈世场:当我获悉第四届世界交流大会将在福建召开的消息时,我委托邱立忠先生去武夷山邀请著名禅茶文化专家邵长泉先生到福鼎,探讨在福鼎召开世界禅茶大会的可能性。邵长泉先生来福鼎考察后,认为福鼎佛教文化与白茶文化底蕴深厚,召开大会各条件具足,故请韩国国际禅茶文化协会会长,《茶的世界》杂志创协人崔锡焕等人来福鼎考察。最后确定大会定于2009年11月15日~16日在福鼎召开。

记者:请陈老师介绍一下大会盛况

陈世场:2009年11月15~16日,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以“缘结福鼎,茶和天下”为主题,是由中、日、韩、新、马等国参加的一次国际性茶文化交流大会,在福鼎资国寺召开,外国嘉宾近二百人。参加会议有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长崔锡焕,台湾茶协会长、佛法山开山宗长圣轮法师,日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会长仓泽行洋、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当代茶圣吴觉农儿子、外交家吴甲选先生等著名茶学界名人,盛况空前。当月15日下午,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禅茶文化社团代表联合发起成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一致在此论坛《章程》上签名,并通过了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纲领性文件《太姥山宣言》,确定福鼎资国寺作为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为纪念此次盛会及设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之盛事,第四届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秘书长邵长泉先生欣然写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碑记》,刻字立碑于福鼎资国寺内大门左侧。大会盛况及禅茶文化传承情况,我们引用邵长泉先生《碑记》来了解一下——

《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碑记》:云梳太姥,浪遏董江。禅悦福鼎,茶和世界。时逢中华盛世,岁在己丑三秋。汉文化圈禅茶界群贤毕至,海众齐臻。僧俗仝乐,人天赞礼。共襄茶禅盛举,同证禅茶一味。伏惟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始祖。茶之为植,源于蒙顶甘露。茶之为道,肇于陆羽皎然。茶之入禅,传于赵州从谂。茶禅一味,始于园悟克勤。唐宋以降,茗香随禅风东渐,禅法依茶味远播。高丽扶桑,普沾法益。琉球南洋,遍享法喜。上升茶道,下化茶俗,高尊茶礼,广演茶艺。花开五叶,法乳三千。诸法无我,茶禅有脉。抚今揽昔,万流归宗。禅融儒释道,茶蕴正清和。能所相依体用不二。扬禅茶之清尚,促汉域之大同,实乃感恩自然,和谐世界之盛事也。

值此首届中国太姥山资国禅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召开之际,中国两岸三地、日、韩、新、马诸国禅茶界共同发起成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设永久会址于斯。幸甚至哉,欣然为记。

记者:听陈老师讲述,禅茶文化深远流长,博大精深。禅茶文化重在传承与宏扬,福鼎有缘设立“世界禅茶论坛永久会址”是福鼎茶文化建设的大事,希望禅茶文化传承能在福鼎生根发芽。

陈世场: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与伦理学的社会化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物化灵芽。从这个角度上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为“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生活中普遍落实之社会意义。

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在于传承。圆悟克勤禅师书写的“茶禅一味”被绍隆弟子——日本禅僧荣西(一说是圆尔辨圆)带回日本,原本写给圆悟克勤弟子绍隆禅师(荣西是绍隆禅师弟子),后传到日本临济宗大师一休宗纯手里(这个大师就是动画片上《聪明的一休》孩童时原型)。一休宗纯的弟子村田珠光,他是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将“禅茶一味”挂在自己茶室墙上,来客先向“禅茶一味”礼拜,以示对圆悟克勤的纪念与敬意。村田珠光终于悟出“佛法存于茶汤”——即“茶禅一味”之道,遂使日本茶道与禅宗之间有了正式的法嗣关系,开始了禅茶的法脉传承。禅茶文化成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白茶 茶文化 陈世场 福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