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鼎新闻

福鼎赤溪:当幸福来敲门

2018-07-07 11:07 来源:宁德网 郭晓红

宁德网消息(本网记者 郭晓红)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再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这些年,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一步一个脚印,挪穷窝、拔穷根,甩掉贫困的帽子,实现了从穷山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30多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历届赤溪村党组织团结带领汉畲群众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昔日穷村发生巨变: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84年的零收入、166元提高到2017年的80万元和16640元,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致富小康路,去年,村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党员当“头羊”

着力攻坚脱贫致富

上世纪80年代,赤溪村的村民住的还是简易茅草房,吃的是地瓜苦菜。如今,街道两旁均是楼鳞次梓比的崭新小洋楼,特产店、农家乐、民宿一家挨着一家,来来往往的游客,无不显现着这个乡村的活力和生机。

这些年,赤溪村积极利用上级扶贫惠农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造福工程”整村搬迁的契机,先后帮助下山溪等12个自然村350多户汉畲群众搬至中心村,中心村人口规模从原来的300多人发展到1562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扶贫还得先扶志。近年来,赤溪村共培养了20多名党员致富能手。通过开展党员“创业带富”行动,引导党员联系贫困户,发挥“领跑”作用,共扶持带动14户残疾人贫困户、70户畲族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定期走访制,为村民提供代办服务。对全村415户家庭逐户进行建档立卡,落实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采用“一户一策”方式制定帮扶措施,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帮扶。

针对村民缺乏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等问题,赤溪村党总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筹资200多万元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推动文化教育全面发展。立足旅游市场和村民就业需求,成立“青年农民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依托农民文化培训学校、福鼎市职业中专赤溪分校等平台,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导村民树立脱贫信心,增强致富能力。

“输血”变“造血”

产业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改善,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是关键所在。在带领村民走好致富路的同时,赤溪村主动建强班子,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并依托上级下派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带动提升班子找政策、拉项目、引资金的能力。2011年以来,赤溪村先后引进3家旅游公司,鼓励村民通过流转山林、耕地等方式, 参与经营分红和务工增收,全村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80户,占44%。

赤溪村还采取“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形式,升格成立赤溪村党总支,下设旅游产业、农业产业等3个党支部。村集体以基础设施投入为资本与万博华、六妙等公司进行合作,收取项目合作及公共服务费用,2017年村财收入达80多万元。

为了打造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活宜居的新农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这些年,赤溪村还积极推动生活环境“园林化”,充分挖掘整合生态景观、畲族文化、红色历史、扶贫历程等资源,完善各类规划编制,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投工投劳,实施国家水利部小流域治理项目,积极打造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道路交通“便捷化”。承接上级各项扶贫政策,先后修建磻溪、太姥山至赤溪的公路以及通往主要自然村的道路;打通了杨家溪至赤溪村的旅游公路和太姥山至赤溪村的新旅游公路。如今,赤溪村至国省道行车距离缩短至20分钟,彻底破解交通瓶颈问题,为赤溪村旅游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

赤溪的点滴变化是赤溪村干群和人民群策群力,找对了路子,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苦干实干的成果。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告诉记者,接下里将努力把“中国扶贫第一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赤溪村 扶贫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