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的“牧海经”:进阶高质量网箱养殖
从传统木质网箱到钢构网箱,再到如今的塑胶深水大网箱,从事海上养殖20多年,随着养殖设施的步步升级,福鼎前岐养殖户蔡子上不断收获着这片蔚蓝海域的回馈——
老蔡的“牧海经”:进阶高质量网箱养殖
蔡子上在加固网箱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叶陈芬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7月19日,在福鼎市白琳镇沿州村牛屿与青屿之间的海域,养殖户蔡子上正忙碌在塑胶深水大网箱上。8口金黄色的塑胶深水大网箱及生产用房已建设完成,铺展海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还有两口网箱在建,月底完成,计划8月份放苗,养殖生态黄鱼。”老蔡乐呵呵地介绍着。
现年46岁的老蔡,福鼎前岐镇人,从事海上养殖20多年,晒得黝黑,当地渔民习惯称呼他“老蔡”。敢闯敢试的他,独资创办了宁德景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搞养殖、卖活鲜,直销江浙高端市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老蔡告诉记者,最初,他只是做活鲜生意,将当地上好的海鲜销往上海、温州等地。货源时有不足,让他萌生了自己养殖的想法。
1992年,在福鼎八尺门海域,老蔡开始了海上养殖之路。100多口网箱,使用传统的木质材料制成,每口规格3.3米×3.3米,网箱内养殖生态黄鱼、石斑鱼等。那些年大多是风调雨顺的好光景,他的养殖收益不菲,规模也逐渐扩大至五六百口网箱,部分木质网箱也改为钢构网箱。
2006年,台风“桑美”肆虐福鼎,他的200多口木质网箱全军覆没,损失100多万元。唯一庆幸的是,钢构网箱完好无损。此后,他便将木质网箱悉数改为钢构网箱。
“传统木质网箱,成本相对较低。3.3米×3.3米规格的网箱,木料加上网衣、浮球、生产用房等,每口成本约2000元,但抗风浪能力差,时间一长损坏、风化,便会漂散在海上,污染环境。钢构网箱虽抗风浪能力强了,但同样要用泡沫浮球,对环境也不好,且钢管用久了每年还要除锈、加固、保养。以10米×10米规格的钢构网箱为例,每年维护费用不下3000元。”多年积淀,海上养殖路向何方,老蔡心头愈发明朗。
“做养殖,环境好、水质好,鱼的品质才会好。”老蔡说。
2016年,老蔡开始试水新型塑胶网箱。在蕉城区城澳海域,他建起6口圆型的深水大网箱,每口周长80米,相当于300多口传统木质网箱。去年销售成品生态黄鱼30多万斤,一年多时间便收回了建设成本。尝到甜头,今年老蔡转战福鼎白琳沿州村,一口气拆了自己在这片海域使用多年的600多口钢构网箱,计划新建10口塑胶深水大网箱。目前,他已投入400多万元。
“一口网箱要三四十万元,再加上管理房、工作船等配套设施,总费用要50多万元。”老蔡表示,新型网箱成本要比传统网箱贵上好几倍,但其抗风浪能力比较强,而且不会污染海洋环境。同时,在他看来,新型网箱规格大了、网做深了,鱼的生活空间也大了,养出的鱼,品质好、产量高。在台风“玛莉亚”期间,这批新型网箱毫发无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发展新型网箱。
鱼儿住“新家”,养殖迈新步。老蔡坦言,他养殖的鱼,每斤价格会比市场上的同品种鱼类高出10多元,靠的就是这品质。目前,除塑胶深水大网箱外,他还有传统的木质及钢构网箱1000多口,瞅准市场需求做养殖,直供温州等地高端市场,年销售额达四五千万元。
“下一步会逐步淘汰传统网箱,全力发展新型网箱,做大养殖规模。”憧憬未来,老蔡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