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前岐: 融入中心城区 构筑幸福家园
奋进新时代 聚焦新宁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乡镇篇
宁德网(廖诗雄 蔡雪玲)苍翠的柚子树上,一个个硕大、黄橙橙的四季柚挂满枝头。50公斤、100公斤、500公斤……立冬以来,前岐大兰果场农场主庄其和在山头上一边忙着采摘四季柚,一边接收手机订单。
夕阳下的前岐集镇 林秀链
薛家山隧道打通了前岐通往城区的屏障 周兆祥 摄
渣土车、打桩机忙碌着施工,福东大道、纵一线横亘前岐集镇;福东溪两岸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绿茵场上,学生们带着足球,互相追逐……
“房子多了,人气旺了,集镇漂亮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12月12日,61岁的退休干部敖日贺道出了前岐镇40年来最大的变化。
1976年,前岐垦区围海造田工程顺利完工,为前岐镇区的拓展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掀起了新篇章,也为今后产城融合发展写好了脚本。2000年佳阳分乡前,前岐镇人口已达到7万多人,集镇面貌、交通道路、产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跃成为闽东重镇。2013年前岐镇列入宁德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后,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城区产业发展,振兴特色农业,加快城镇化发展,加大融入中心城区步伐,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产城联动 跻身福鼎城区次中心
这里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从空中俯瞰,两条正在修建的福东大道、纵一线,如同两条并驾齐驱的长龙腾飞在前岐集镇上。
花菜大丰收,农民乐开怀。 林昌峰 摄
四季柚喜获丰收 林秀链 摄
双岳大道像一条项链,连通百胜山、薛家山隧道,贯穿双岳工业项目区,向东与福东大道、纵一线相衔接,向西对接福鼎城区。
这三条大道如三条主动脉,支撑起前岐镇产城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流淌着前岐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明年春节前后,福东大道完工后,前岐到城区的行程有望缩短至8分钟。”前岐镇党委书记李章通说,这意味着前岐融入福鼎城区,加快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福鼎城区次中心的进程又将迈进一步。
40年前,前岐只有一条沙石路进城,集镇只有一条老街,人口不到1万人。现在前岐镇的区位优势越加凸显,集镇商住区不断扩大,全镇常住人口也发展到6.5万人,人气旺盛。
1976年11月,前岐垦区围海造田工程顺利完工,给前岐镇带来近万亩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发展,前岐垦区被陆续纳入城区发展规划,按照产城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集镇道路将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格局,加上省道沙吕线横穿东西,姚矾公路纵贯南北,海岸建有柯湾三级渔港和双屿三级渔港,将与市区形成水路一体化交通枢纽,承接双岳工业项目区拓展延伸功能,形成集商贸、商住、教育、服务等为一体的福鼎城区新兴次中心。
“前岐的工业、商贸发展较早,有较好的基础。”曾经就职于前岐镇企业服务中心的敖日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前岐镇办企业纷纷崛起,涌现出渔塑料厂、再生布厂、马兰草席厂、茶厂等十多家镇办企业。上世纪90年代前后,前岐私营企业迎来春天,服装、餐饮、百货等商贸服务业纷纷出现;同时大量的人口外流,从事矿产开采、隧道、道路建设等行业。10多年来,服装、皮鞋、手套等100多家手工业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大量人口就业。
55岁的张仕埕是前岐镇的一名贫困户,家里缺乏可耕作的土地,务农无望。他的儿子因病致残,给家里带来不小负担。几年前,张仕埕到双岳工业项目区内的福建盈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上班,获得一笔可观的劳动收入,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近年来,盈浩公司与大岳、小岳等园区周边村结对帮扶,以送产品上门加工的形式,助力村民增加收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和张仕埕一样,前岐镇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自前岐双岳垦区变身为双岳工业项目区后,一大批工业企业落地生产,为前岐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就业机会。许多村民因邻近工业项目区而多了一份不菲的收入,甚至实现了从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
前岐镇与来自周边的矾山、马站、霞关、沙埕、佳阳等闽浙边界2万多人常年进行贸易和就业往来。镇区形成了福东、海滨、福祥、福昌、福泉等大大小小的商业街,共有酒店、宾馆、超市、商铺等1800多家,带动了大量的人口就业。商贸繁荣,集镇兴旺,也为前岐成为福鼎城区次中心打下了基础。
花海果乡 驱动农民增收新动力
“1995年,我承包下这片120余亩的柚子林。”村民庄其和回忆,大兰果场原属于国有企业,仅种植四季柚。后来他的哥哥买下了周边的土地,用来种植桔子、杨梅、水蜜桃等多种特色水果,与他的120余亩四季柚“齐头并进”,实现集中种植、基地化建设。
“以前只种植柚子,立冬之后采摘销售,其他时间毫无收入。”谈起种植转型,庄其和觉得十分有必要。在多元化种植后,大兰果场不再“冷清”,一年四季都是丰收季,6月摘杨梅,7月、8月摘水蜜桃,9月桔子红了……渐渐地,大兰果场的“招牌”立了起来。
“我们村主要依靠水果收入,一户少的收入三四万元,多的收入20多万元。”照澜村党支部书记王月桃说,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多种水果种植、水果苗木经营,规划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农旅特色产业。全村1700多人,实现人均收入15156元。
前岐历来以果蔬大镇著称。四季柚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柚子树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前岐蘑菇专业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曾经是闽东最大蘑菇专业市场,也是名闻遐迩的“朵朵白”白色双孢蘑菇最大的生产基地,一度带动4万多人从业,成为南蘑北调中转站。近年来,在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实现产业转移,前岐上万人外出从事规模化生产。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岐已是福鼎第一农业大镇,总人口达6万多人,土地面积3.8万亩,但人均面积却不足5分地,又是一个典型的缺粮大镇。为了解决缺粮问题,当时前岐实施了围海造田工程。40年来,前岐垦区从水稻转型发展蘑菇、花菜、包菜、榨菜、大蒜等蔬菜,80%的产量供应福鼎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近年来,前岐立足农业大镇,着力发展特色水果多种经营,打造“花海果乡”特色小镇,以传统特产为主打,大力推广东魁杨梅、李子、油柰、猕猴桃等特色水果。
前岐柯湾村立足水蜜桃、四季柚,举办桃花节,发展采摘园,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照澜村为代表的农业企业,依托水果产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丰岳农庄为代表的农业企业,以果园为基地,发展农家乐、采摘园、认养等多种形式的经营;以丰盛红阳猕猴桃基地为代表的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实施规模化和有机种植,带动农户增收。
振兴文化 打造特色足球小镇
12月13日,福鼎二中女足运动员徐斌斌成功通过中国足球学院选拔,赴美国参加集训。10月, 中国足协公布2018年全国2003—2004年龄组女足精英球员集训名单,前岐足球小将刘伶俐入选该名单,成为宁德市首位国足女队员。在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足球女甲赛中,15名福鼎籍球员助力宁德女足代表队摘得桂冠……
绿茵场上的运动健儿 刘超超 摄
漫步在前岐镇各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奔跑着运动健儿,足球文化海报贴上宣传栏,班级里队名、队徽、队旗、吉祥物、口号及一些小挂件精心装饰……浓郁的足球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前岐是福鼎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光辉一页,激励了后代人不怕困难、勇于奋斗、努力拼搏。
如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到了校园文化,在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13年福鼎启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以来,前岐先行先试,努力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加快校园足球人才梯队培养,探索出“四位一体”的足球运动发展模式,推动足球事业走出校门。短短5年多,前岐现有国家一级运动员4人、国家二级运动员8人。2016年,前岐中心小学向福建省U13女足输送4名优秀队员。
前岐各中小学学生还不断走出校门,在参加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2016年,慈济中学女足代表队分别在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和省校园足球联赛斩获冠军。2017年,前岐中心小学获得福建省“我爱足球”冠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2018年7月,福鼎二中获得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并有6名运动员入选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值得一提的是,前岐女足作为宁德女足代表队主要成员,先后在2015、2016、2017年的福建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获得季军、冠军、亚军的优秀成绩。另外,慈济中学与前岐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鼎二中也紧跟步伐报批福建省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前岐也因此被省足协授予“福建省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的称号。足球文化已成为前岐镇一张亮丽的名片。
“我们以工贸繁荣、农业增效、生态崛起、文化振兴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融入中心城区,加快城市化发展。”镇党委书记李章通说,在不久的将来,前岐镇有望成为第一个福鼎城区次中心,闽东重镇将再次腾飞。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