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鼎新闻

勤筑桥头堡 勇当排头兵——福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综述

奋进新时代 聚焦新宁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乡镇篇

2018-12-17 14:26 来源:宁德网

福鼎市委报道组组稿

百胜新区,塔吊林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店下镇阮洋村,鼎盛项目工地,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不停忙碌,抢时间、赶速度,生产繁忙;福鼎城内,高楼林立,道路通达,车水马龙,商贸繁荣;桐山溪畔,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市民踏歌起舞……

图一

福鼎市区夜景 林昌峰摄

眼下,时值隆冬季节,但置身福鼎扑面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滚滚热潮;放眼看到的是项目建设的风生水起;处处充满的是跨越发展的十足干劲;深刻体会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改革开放40年来,福鼎人民发扬“滴水穿石”“团结拼搏、鼎力争先”精神,先后摆脱贫困帽子,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如今城区面积不断在扩大,城区面貌大变样,在稳住农业的同时,工业、旅游业蒸蒸日上,还有惠及广大农民的茶业也取得长足发展,众相交织,奏响改革开放的交响曲。

图六

发展工业,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林庆丰 摄 

图四

 假期间太姥山游人如织 李步登 蔡雪玲 摄

城乡建设 旧貌换新颜

每逢周末,林凡基都会约亲朋好友到他的新家坐客聊天,把酒话人生。他的新家坐落于百胜新区的红树林小区,这个小区距离福鼎中心城区大约有5公里之遥,地段虽然不如老城区,但随着东扩南移面海战略实施,整个南部的地理优势不断凸显了出来。况且小区绿树成荫,附近桐山溪鸥鸟蹁跹,实是居家好地方。

根据规划,未来百胜新区将是福鼎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福鼎城区的变化可谓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城市变高变大了。随着城市东扩南移面海战略的深入实施,福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城东开发区、流美开发区等基础上,又开发了百胜新区、潮音岛、桐南新城、铁锵新区、高铁城、海湾新城,建城面积翻了一番,达到近20平方公里。而置身城区,高楼林立,20层以上的高楼多达几十座,“金滩一号”大楼更是刷新了闽东新高度,成为福鼎新地标。

“以前福鼎城区很小,也就一两平方公里。”说起以前的福鼎,许多老市民依然记得,过去,不仅是乡镇,即便城区,房子也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福鼎县政府成立城镇建设规划办公室,统一规划和管理城乡建设。从1978至1984短短五年时间,福鼎建房面积达59.20万平方米,占1949年后三十多年建筑面积总合的50%,而现在,仅仅2017年福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就达53.11万平方米。

伴随着城市变化的还有路网建设。12月16日,在福鼎市区梅奥大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绿化树、草坪、花卉装点在路两旁,路边桐山溪入海口的海水泛起微波,对岸是正在建设的商住小区。行驶在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福鼎城乡众多交通道路的缩影。

福鼎是闽浙交通门户,40年前交通状况十分落后,1956年元旦,福分公路(今国道104线)建成通车,成为穿越县境第一条公路。1987年底,福鼎仅有1条19.8公里的四级县道,沙石路面;乡村公路39条,370公里。199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26.7公里(未含村屯道路715公里)。2003年,福鼎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2009年,福鼎铁路实现零突破,直接进入高铁时代。

如今,福鼎农村、城乡、市外三级道路实现了网格化、一体化发展格局,交通体系日臻完善,有力助推了福鼎社会经济的跨越发展。

图三

八尺门大桥 王志凌 摄

图五

茶花交易市场早市 吴维泉 摄

工业发展 助力经济腾飞

在福鼎市工业园区星火项目区,车来车往,从车辆的鸣笛声中,仿佛都能触摸到改革开放以来福鼎的“工业烙印”。

“二十年前,这片区是岩前、五里牌、玉塘和塔下四个行政村衔接的一片未利用土地,以前只有杂草、泥地和风尘,人迹罕至,一片荒芜。现在园区中飘扬着国旗,企业门口矗立着石狮,贫瘠的荒地有了经济发展的‘温度’。”工业园区的建设,对福鼎城乡面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桐城街道塔下村居民夏蒙爱对此深有感触。

1998年,作为宁德地区3个民营经济试验区之一,星火民营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乘着这一股工业发展潮流,家庭作坊式企业及浙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入驻该园区,福鼎的工业发展步伐开始大步迈进。

福建精宇机械部件有限公司正是第一批入驻的企业。“2002年,恰逢园区建设,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并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优势,我企决定搬入园区。当时附近都是荒山野岭,石滩众多,但是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该企业副总经理叶仲回忆起初入驻园区时的点滴。在成功吸纳企业之后,福鼎市委、市政府着力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经过16年发展,该企业现占地面的达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0平方米,员工一百多人,年产值达5500万元。

星火项目区打响福鼎工业园区建设的“第一枪”,2003年至2004年,由于发展需要,双岳项目区及文渡项目区先后开始建设。2010年,为进一步推进工业立市的战略,经福鼎市委、市政府批准,将后建的两个项目区与星火项目区合并,组成福建福鼎工业园区,至此福鼎初步形成“一园三区”的格局,规划面积为15平方千米。

如今,福鼎工业园区已有入园企业166家,其中投产企业达113家,规上企业68家,在建企业17家,已初步建成集食品医药、汽摩配件、轻工机械、泵阀特钢、PU革及上下游产品和新能源等产业雏形,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众多重点产业转型的持续发力,福鼎的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仅今年前三季度,福鼎市299家规上工业实现产值560亿,增长7%;销售产值555亿,产销率达99.2%。

旅游兴盛,收入新增长极

“以前外地游客来福鼎玩,都是去太姥山,没有别的景点可以去。”当了18年导游、如今自己开旅行社的谢丽清告诉笔者,2000年以前,游客到福鼎游玩通常只逗留1天时间,游览完太姥山后便返程离开了。如今,随着嵛山岛、九鲤溪、小白鹭、翠郊古民居等一大批旅游景点的“声名鹊起”,游客的选择从单项变成多项,太姥山不再是他们的唯一去处,在福鼎游玩个三四天成为再寻常不过的事。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不断吹拂下,福鼎市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旅游俨然已成为福鼎市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每逢假期出游高峰,各大景区更是“火热”不已,屡屡出现“人山人海”的场景。

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福鼎市各大景区就出现了“爆棚”的景象:太姥山景区人流如潮,游客比肩接踵,共接待游客22.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4.22万元;赤溪云顶玻璃栈道游人纷至沓来,人头攒动,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带动赤溪村竹筏漂流、杜家堡、峡谷乐园等游玩项目的发展……据统计,10月1日-7日,福鼎市累计接待游客3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收入21278.2万元,同比增长22.9%。

旅游火爆,许多市民也看到了商机,陆续开起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致富。“40年前,我们哪里能想得到靠旅游来挣钱。”说起这40年来的变化,在赤溪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杜大爷感慨良多。上个世纪80年代的赤溪村村民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加野菜,“贫穷”一度成为赤溪村的代名词。40年后的今天,在旅游产业的拉动下,大大小小的餐馆、民宿临街而立,许多村民都住进了明亮舒适的“小洋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166元增长到2017年的16640元;村财从1984年的负债10多万元到2017年实现村财收入80万元。赤溪村越来越多的人“甩掉了贫困帽子”,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福鼎市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9个、休闲农业企业43家,从业人数7510人,年接待人数达137万人次,年营业收入8438万元。旅游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拉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茶业复兴 普惠老百姓

茶香阵阵,茶农熙攘,茶商云集,交易声此起彼伏。每到茶叶上市季节,福鼎市点头镇闽浙茶花交易市场里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是闽浙边界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始建于1998年,每年产茶季日交易量可达200多吨。多年来,这个市场见证福鼎白茶从复兴到火热的过程的同时,也见证了“一片茶叶兴一市”的发展历程。

福鼎素来享有“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拥有悠久的白茶种植历史。2017年,全市茶园面积保持21.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2.46万吨,比增7.87%;其中,白茶产量1.37万吨,比增19.8%;涉茶总产值45.5亿元,比增30%。近年来,福鼎白茶的品牌价值更是实现了飞跃性提升,从2010年22.56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8.26亿元,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名,连续九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前六。与此同时,一系列诸如“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等“国”字号称号陆续花落福鼎。

福鼎白茶产业的繁荣局面,离不开福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7年,福鼎市拉开了振兴白茶产业的序幕,成立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鼓励茶产业发展。200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动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构建了美好的发展蓝图。

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受益的是涉茶群众。“以前白茶不值钱,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贯岭镇坝头村的茶农潘必光说,得益于福鼎白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白茶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今年更是创下了历史价格新高,头茶茶青一斤能够卖到120元左右。春茶开采后一两个月内,村民收入少则2万元多则10多万元,全村涉茶人口占90%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茶产业有关,涉茶收入在全村收入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近年来,福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以茶农增收为根本,不断延伸白茶产业链,着力加快茶产业人才培养,持续推动茶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带动福鼎近40万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