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屿前:“水稻+”走出乡村振兴之路
宁德网消息(王绮蓼) 金秋时节、凉风习习,福鼎屿前村文化长廊前,金灿灿的稻浪随风起伏,金秋画卷在这千亩稻田上徐徐铺开。
屿前村位于福鼎市店下集镇东北部,东临龙安开发区,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下辖12个自然村,含汉、畲、回3个民族,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文化传统。近年来,屿前村因地制宜抓产业,走出一条“水稻+”乡村振兴之路。
“两季水稻收成后,我们会继续种植蚕豆,蚕豆生长周期约150天,不会影响早稻种植,同时又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更大价值。”望着连片的稻田,屿前村党支部书记郑友余介绍,种植蚕豆还能让土质变好。
两季水稻,三季收成。屿前村共有耕地面积4047亩,截至目前,蚕豆产量约1528吨、水稻产量约1520吨,利用冬闲田发展种植业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除此之外,屿前村还发展黄栀子、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水稻+种植业”成为该村村民的一条致富路。屿前村还建成罗口食品(紫菜)加工园区,引进多家企业落户,并在南榜自然村建设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屿前村曾是明初军屯营地,也是明代沿海抗倭的一个据点,至今村里仍留有明代古城堡西城门及一段城墙;中心村和西岐、内林等自然村有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南榜自然村的“中共闽东特委鼎平办事处遗址”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此,屿前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去年,被列入省级旅游村(特色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发挥紧邻集镇的优势,在镇域发展中找准定位,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村主任钟而锋说。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