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医院:颈椎“开门” 巧妙解压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著名专家徐晖教授,带领福鼎市医院骨科一区团队黄晓伟、曾纪铠医生成功开展一例“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路单开门)+植骨融合术”,通过在患者的颈椎后路打开一扇“门”,扩大颈椎椎管的容积,巧妙解除了脊髓的压迫。
患者翁先生(化名)今年63岁,2年多来,他的左侧颈肩长期疼痛,左侧上肢主动活动受限,双手拇指、食指及中指麻木,无法做精细动作,伴双下肢行走时足底踩棉花感,无法正常进行体育活动,无法久站、久行走,严重影响生活。
为此,翁先生尝试了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但病情始终反反复复,呈现加重趋势。不久前,翁先生到福鼎市医院骨科就诊,通过颈椎CT及MRI检查,考虑他是颈椎间盘突出性椎管狭窄,颈部脊髓受压明显,属于“脊髓型颈椎病”。
入院后,徐晖教授带领骨科一区团队为翁先生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过往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后,徐晖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为他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路单开门)+植骨融合术”,手术十分成功。术后患者肢体肌力逐步恢复,肢体麻木疼痛感减轻,踩棉花感明显好转,复查X片、MRI见椎管扩大效果明显,脊髓受压明显缓解。术后3天,患者可在颈托保护下下床行走。术后10天,顺利出院。
据了解,此次手术是福鼎市医院骨科完成的首例“保留棘突周围组织及附属韧带的改良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医生介绍,对比常规的后路单开门手术方式,该术式的优势体现在保留了棘突及周围附属韧带结构的完整性,术中视野暴露良好,出血少(约50ml),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稳定性可靠,切口渗血少、恢复快,术后复查颈椎管扩大明显、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常见术后并发症如减压综合征、慢性颈肩痛等相关轴性症状不明显等优点,为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病患者带来希望。
2023年6月以来,福鼎市医院骨科一区在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家教授团队带领下,积极学习脊柱外科发展前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坚持以“创伤小、效果最佳、并发症少”的理念,合理地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治疗完美结合,使脊柱外科手术具备损伤小、出血少、内固定牢靠、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编辑:陈姜燕
审核:蓝青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姜燕
(原标题:福鼎市医院:颈椎“开门” 巧妙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