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永传扬——记黄孝敏烈士
黄孝敏故居
宁德网消息 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宁德出发,沿着风景秀丽的宁古路,两个半小时车程到达依山傍水、幽静怡人的古田县平湖镇达才村。村里一排排大树,枝叶繁茂,青翠挺拔,似乎正展示其历史沧桑和强大生命力。这里便是我省早期共产党员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州、闽中地区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黄孝敏烈士的家乡。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黄孝敏烈士故居,追忆那段特殊的年月,深切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赤胆坚贞 写忠诚
黄孝敏烈士遗稿
黄孝敏,原名孝悯,字景骞,曾化名破晓、李成、吴望平等。他是我省早期的共产党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州和闽中地区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他历任中共古田特支组织委员,中共福州市委执行委员,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行委委员,福州互济会主席,中共福州市委负责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工农红军闽东游击十三支队政委,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闽中特委组织部长兼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政委等职,对福州、连江、罗源、福清等地党的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展作出重大贡献。
“黄孝敏烈士的英雄事迹,我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都听老师还有村里的老人们讲过,印象深刻。”平湖镇达才村村干陈可滨向记者介绍起历史,仿佛把我们带进那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岁月。
1907年11月,黄孝敏在达才村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他从小志向就高,立志爱国报国。18岁那年,他考进福建大学中学部,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放弃学业,别离妻儿,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他领导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足迹遍及福州、闽东、闽中。他组织领导的飞竹暴动,打响了连罗武装革命第一枪;指导发动的东湖农运,掀起了连江减租抗债斗争的高潮;总结龙高暴动经验,将福清引上了土地革命的轨道;带领创建的闽中特委和游击区,成为党领导的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片区,犹如一把把利刃刺进了敌人的心脏。1937年6月23日,在福州西门鸡角弄,黄孝敏同闽中特委主要负责人王于洁、潘涛、余长钺、陈炳奎一起被害,血洒刑场,英勇就义,时年仅30岁。
顺着陈可滨的指引,我们走进黄孝敏烈士故居,这里至今保留着黄孝敏生前的两祯照片及一封残缺家书。照片上方分别题署“福大中学网球队队员第二届撮影纪念·民国十五年”“福建中学校篮球选手撮影”。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距今已91年,照片虽发黄老旧,却映照“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由于烈士生前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和喜爱,炼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才能适应地下游击斗争艰难恶劣环境。而那残缺的家书,仿若他劝导其父:“千万不可钱钱钱,命命命,视钱如命还要紧”。他16岁撰写的楹联:“收天下春归之腑脏,造一世福鉴此心肠”,从中可见一个视金钱如粪土,有着普世情怀的青年那颗赤忱之心。
十余年的革命生涯,黄孝敏经历了战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面前,他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无论是在城市地下斗争中,还是在农村武装革命的战场上,黄孝敏都展示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铁窗下、枪口前,黄孝敏都表现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黄孝敏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革命事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黄孝敏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经他介绍入党的同志,许多成为了福建省革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他在家乡平湖达才村办起了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救国的道理,发动农民参加农会,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同封建军阀、土豪劣坤进行斗争,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军阀、土豪劣坤的反动统治,在平湖、古田以及福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老区旧貌 焕新颜
绿色达才
黄孝敏烈士故居所在的达才村,是省重点革命老区基点村,又是库区移民安置村。全村共有人口482户1838人,建档贫困户15户44人。达才村是传统精耕细作型的山区纯农业村,也是平湖有名的产粮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老区没有被遗忘,老区人民没有被遗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帮扶下,该村抢抓机遇、全力攻坚脱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展现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
走进达才村,村口的古厝桥横卧达才溪,沟通两岸群众;库区移民广场与黄孝敏烈士故居以及修缮一新的陈列馆共同构成美丽乡村的一景。
2013年以来,达才村启动“黄孝敏烈士陈列馆公园”工程建设,致力打造成设施较为完善的重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孝敏烈士陈列馆公园以黄孝敏烈士故居为中心,旁边还建设老人活动中心、阁楼、活动广场、陈列馆以及青少年理想教育基地等配套设施。
去年,达才村又投入180万元资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黄孝敏故居进行修缮及美化、绿化,完成周边的广场、亭台以及滨水漫步道建设,让村庄更加靓丽。
长期以来,达才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抛荒。为改变产业单一、农民增收难困境,平湖镇党委、政府引导村民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向林、竹、果、粮、菌、菜以及畜禽养殖多元化发展,并选择茶树菇、芙蓉李、油柰为主导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如今,达才村红色旅游风味日渐浓厚,慕名来该村旅游的游客也日渐增多。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从宁德、福州等地来该村游玩的游客达数千人。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村里的水果、食用菌的销售。该村水果种植大户陈可滨,去年仅种植油柰和芙蓉李纯收入达10余万元。
在达才村,依托红色资源推进党建促脱贫,目前渐入佳境。该村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水果、食用菌种植合作社2个,积极引导党员、村民入股,并采取“政府牵线搭桥+农户家庭养殖”的模式,推出爱心扶贫“月子鸡”,为8户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同时,多方筹措项目资金40万元入股平湖镇食用菌辅料市场项目,村集体收入每年达10万元以上。
“以红色文化为品牌中心,我们村实施了黄孝敏烈士故居修缮、黄孝敏烈士出生地修缮、文化广场建设、史料陈列馆改造、达才村庄景观工程、达才溪两岸亲水文化休闲公园建设等一批工程。这些都为弘扬红色文化打下基础,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达才村书记卓秋真说。老区旧貌焕新颜,村民的生活也日渐红火。2016年,达才村农民人均收入12500元。
红色传承 志不渝
缅怀革命先烈
“现在,黄孝敏烈士故居经常有各级党组织前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更重要的是对后人的激励和鼓舞。”陈可滨告诉记者。“修缮黄孝敏故居,建立黄孝敏烈士史料陈列馆,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共同愿望,是我们不忘初心、明鉴未来的实际举措。”
为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在上级部门及该村乡贤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党委、政府精心挖掘保护红色资源,先后投入320万元对黄孝敏烈士故居进行了多次的整修,完成黄孝敏烈士故居、黄孝敏烈士史料陈列馆整修扩建工作,搬迁了旧居内的大部门住户,尽量保持旧居的原貌,同时进行道路整修和周边环境绿化,较好地保护了黄孝敏故居,并将其打造成设施较为完善的重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烈士故居重放光芒。
黄孝敏烈士故居前后有三幢毗邻的老屋。门楼上方悬挂原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题写的“黄孝敏烈士故居”黑漆匾;大门两侧镌原省人大主任程序撰楹联:“先辈勋业光照日月,烈士英名永垂千秋”。院墙上还悬挂多面铜匾,署“福建省老区办,福建省老区促进会于2013年立的‘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和署“中共宁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立的‘古田县平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昭示着这里是古田县最著名的福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未进大门,已觉英风扑面,荡气回肠,烈士英魂犹在。
这栋百年老屋,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坐南朝北,前后三进,风火墙间隔,鹊尾翘角,线条优美,门楼外矮墙闸水。院内天井鹅软石铺就,长条青石踏阶,摆盆栽花卉,绿意盎然,左右迥朗,厅前木扶手雕莲花须弥座,寓吉祥如意。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高达10米,宽敞宏亮,大梯上楼,前廊后窗,柱础细磨,正房门窗、棂饰“蝠(福)”缕空,人物、花鸟、虫鱼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后厅右厢房为当年黄孝敏结婚洞房,屋内陈设如昔日俨然。
后座故居是黄孝敏烈士的出生地,这是两栋毗连的闽东民居兼有徽派韵味,约建于清咸丰年间,在古田县列首屈一指大厝。屋内书香横溢,体现黄氏先辈诗礼传家的耕读家风。楠木门联:“圣恩天广大,文治日精华”;正厅屏门黑底榴金对联:“为善最乐,树德务滋”。首柱联:“纵横三千字礼乐,扶摇九万里风云”;“事无论难易,非学习不可;功不拘大小,唯勤乃成”。二柱联:“心田似海,纳百川方容人;世事如棋,让人一着不亏我”。三柱联:“如花似锦河山千秋永固,覆地翻天事业百世其昌”。四柱联:“山环水绕乐事渔村耕读,龙腾狮舞喜漫山硕果累累。”(上下联的顺序有待确认)夹廊联:“遵司马家训盛德日滋不外修身二字,守东平格言春风时至总由为善一端。”正房联:“庭无荆棘襟怀爽,座有芝兰笑语香。”后厅房联:“云抱玉林芝草秀,香飘金屋篆烟清。”窗联:“秋月冰壶交映,棣萼珠树联辉。”这两联据云是黄孝敏的婚联,历八十载岁月依旧焕彩,烈士的后代皆学有所成,儿子黄友赠在古田县政协副主席位上退休,嫡孙黄冠华现在省里工作,真无愧烈士“子孙贤,兄弟睦”“棣萼珠树”的期盼了。
如今,黄孝敏烈士故居被评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和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边上建有黄孝敏史料陈列馆,由原达才小学改建而成。馆内设立指示文字牌及文字图片展览,介绍黄孝敏烈士及其战友的革命事迹,以专栏的形式展出了黄孝敏烈士的生前照片和革命事迹等,具有极强的警示和引导效果。
“黄孝敏当年是我们村里的富家子弟,后来成为共产党员,村民们都很崇敬他。黄孝敏为了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有了烈士过去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卓秋真说。
烈士故居焕然一新,尘封记忆被重新唤起。黄孝敏短暂而崇高的一生,深深感染着达才村的村民们,也感染着无数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他的事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黄孝敏烈士为榜样和楷模,把他的精神代代相传。三年来,达才村累计开展过主题“党日”活动50多场,培训党员6500多人。
黄孝敏烈士故居见证着近现代福建革命史的红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成为古田县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载体、推动绿色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今天,沿着烈士的足迹,扛起火红的旗帜,古田这片红色故土,处处涌动着火热激情与冲天干劲,谱写着齐心促跨越、合力奔小康的时代序曲。
黄孝敏烈士生平
黄孝敏同志是福建省大革命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州和闽中地区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闽东连(江)罗(源)苏区和闽中特委、闽中游击区主要创建者之一,也是闽东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长期担任早期中共福州市委主要领导职务,对福建省党的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和群众革命斗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孝敏同志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平湖镇达才村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时期就接受革命思想,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他放弃了优裕的家庭生活,新婚不久便寄父母遗爱于寰中,毅然决然离家投身革命,十余年间在家日子不足 3 个月。他领导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足迹遍及福州、闽东、闽中。组织领导的飞竹暴动,打响了连罗武装革命第一枪;指导发动的东湖农运,掀起了连江减租抗债斗争的高潮;总结龙高暴动经验,将福清引上了土地革命的轨道;带领创建的闽中特委和游击区,成为党领导的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片区,犹如一把把利刃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受了战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面前,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无论是在城市地下斗争中,还是在农村武装革命的战场上,都展示了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铁窗下、枪口前,都表现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907年
黄孝敏,原名黄孝闵,字景骞,化名破晓、李成、吴望平,1907年11月出生于平湖镇达才村。
1926年
1926年冬,黄孝敏在福建大学中学部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1927年初,受中共福州地委派遣,黄孝敏与陈炳一起回到古田开展农民运动,创建了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并任组织委员;时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右派集团叛变国民革命后,中共福州地委被破坏,黄孝敏等在白色恐怖中坚持秘密革命活动,保存了革命力量。党的“八七” 会议后,黄孝敏等在古田发展党员46人,组建了达才、浣溪、罗家村、罗峰4个党小组。1927年12月,中共福州市委建立,黄孝敏任市委执行委员。
1928年
1928年2月,福州市委再次派黄孝敏回古田领导革命斗争。他以平湖为中心发动农民抗捐抗税,在平湖建立了农会,发展会员四五百人,引起反革命势力的极大恐慌。党领导的古田农运被敌残酷镇压后,黄孝敏转赴福州,此后历任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福州互济会主席等。
1931年
1931年5月至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市委不设置书记一职,黄孝敏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负责人;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成立,黄孝敏任中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0月,黄孝敏和邓子恢、张铁等赴连江领导减租抗债斗争,帮助农民建立秘密农会。
1932年
1932年10月,黄孝敏兼任工农红军闽东游击第十三支队政委,与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一起建立了长龙山游击根据地,实现了中心市委把连江、罗源苏区连成一片的目标。
1934年
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后 ,1934年1月,中共中央代表李平抵福州召开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会议,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白区),并上报中央审批,黄孝敏任临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旋即“闽变”失败,中央遂决定福建白区保持原福、厦两个中心市委不变。随后,黄孝敏赴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工作。期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遭敌破坏,市委代理书记陈之枢被捕叛变。黄孝敏随即返榕,想方设法通知未暴露的同志和组织切断同福州的一切联系,保护了一批党组织和同志的安全。随后,黄孝敏转移至福清,重建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任书记,同时组建工农红军福清游击队,任政委,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
1935年
1935年5月,黄孝敏与王于洁等组建中共闽中特委,任组织部长,6月成立工农红军闽中游击支队,兼任政委,把闽中游击根据地扩大到永泰、福清、闽侯、莆田4个县。1936年7月,黄孝敏奉命赴香港沟通了闽中特委和中共中央南方工委的联系。
1937年
1937年2月16日,黄孝敏因叛徒出卖在莆田梧塘洪渡村被捕,6月23日,他和闽中特委其他主要负责人王于洁、潘涛、余长钺、陈炳奎等5位同志在福州西门鸡角弄英勇就义,时年30岁。他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永远为后人所传颂。
走进黄孝敏故居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