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古田“四轮驱动”力争实现脱贫“摘帽”目标(4)

高位推动 精准施策 因地制宜 合力攻坚

2017-10-12 16:17 来源:宁德网 林强 王东东

8

九月二十二日,在古田大桥镇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内,第一期六栋(建筑面积两万三千四百五十七平方米的)安置房已开始进行内外墙装修,到年底将有一百五十六户扶贫安置对象入住。该新区占地面积二点九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七万平方米,是一个由政府统一建设的“统建精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一点九亿元,可安置四百四十个扶贫搬迁户入住。该小区还建有便民服务公益性用房和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调解室等。

“统建精补”托起群众“安居梦”

“搬了家,一家人生活靠什么,怎么赚钱?”

现年61岁的大桥镇钱厝村村民钱如金是建档立卡户,由于患有眼疾,只能依靠养鸡维持生计。今年6月,符合扶贫搬迁条件的他参加了大桥镇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第一批保障性住房配售现场会,并抽中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欣喜之余,搬迁后的谋生问题却成了缠绕在钱如金心中的忧虑。

如何既挪“穷窝”,又拔“穷根”,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是造福工程能够长远推进的根本。

近年来,古田县高度重视造福工程搬迁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引导“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偏远山区农户向中心村和集镇靠拢,让山区农户最直接、最广泛地享受到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2012-2017年度,已完成搬迁2827户10925人,共建成百户以上集中安置示范点17个、百户以下的集中安置示范点19个。

不仅“搬得出”,还要“留得住”。该县将集中安置点选址与全县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统筹考虑,把造福工程项目选址于产业集聚的大桥镇集镇中心,采取“统建精补、两证到户”模式,市场、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一步到位,保证搬迁户有房住、能就近打工就业,真正实现“留得住”。

——高起点谋划,让群众“搬得出”。该县围绕“向中心村靠拢、向集镇靠拢、向产业聚集区靠拢”的总体思路,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选址与城镇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统筹起来,力求搬迁一步到位,避免二次搬迁。

——高规格建设,让群众“稳得住”。大桥镇“统建精补”项目由政府统一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9亿元,占地面积43.5亩(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建设从70平方米到130平方米等不同户型12栋房屋,初步设想可安置搬迁户440户。在小区内建设道路、水电、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等公共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在进一步切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农村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建设了便民服务公益性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调解室等功能性机构,考虑到农户的职业属性,预留农具存放场所以及举办红白喜事的专用场地,从而提高整体居住舒适性。

——高政策补助,让群众“愿意搬”。据了解,当前,该县造福工程搬迁补助政策倾斜力度大,国定贫困户每人可享受28000元补助、省定贫困户每人可享受13000元补助、一般造福工程搬迁户每人可享受3000元补助,还可以根据该户的属性进行叠加地灾户、少数民族、残疾户、计生户等政策,加上旧村复垦补助政策、干部挂钩帮扶政策及旧房废料出售等,可最大限度缓解群众资金压力。在搬迁补助做“加法”的同时,搬迁安置房的价格却做着“减法”,即造福工程项目由政府统一建设,通过降低土地出让成本,减免报批手续费用,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等形式,间接降低了建设成本,保障房屋本身的低价格。

——高收入就业,让群众“能致富”。为了增加搬迁户的收入,该县多渠道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小区邻街处增建两栋集体产权的商业楼,作为临水宫景区未来旅游发展的配套商业中心,优先面向搬迁户出租,对贫困户予以倾斜扶持;对于部分家中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搬迁户,由政府出面,在小区或临水宫景区帮助联系安排保安、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保障后续出路问题。

同时,加快“一户一增收”产业项目,扶持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元至5000元,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下经济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经济能人与扶贫对象结对帮扶。与安置地一路之隔的天天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银耳袋栽工厂化基地,该企业已承诺优先招收搬迁户,目前,该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约为2800元,搬迁户家中如有两个劳动力,月收入可达5600元左右,不但供房无忧,还可以一步到位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贫困户 扶贫 合作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