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书记成了“自家人”
图为李展良(右)与在花卉企业里找到工作的施香港交谈。
宁德网消息(记者 郑舒 通讯员 杨远帆 文/图)近日,古田县吉巷乡前洋坂村的贫困户施香港,想趁着农闲在村里的花卉企业找份零工,他找到市纪委来该村驻村蹲点的干部李展良帮忙。这虽不是驻村干部的分内事,但李展良却特别上心,前后跑了好几趟,终于帮老施把事情安排妥当了。“村民相信我,才托我帮忙联系,如果不相信我,他也不会找我。”李展良欣慰地说。
前洋坂村地处古田和屏南交界,海拔1041米,是个地处偏远的山区村。在驻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李展良大部分时间都扎在村里,他几乎踏遍了前洋坂村每一寸土地。一年以来,他头上的白发增多了,脸上的皱纹加深了,换来的是全村的面貌变样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了,村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驻村以来,李展良把驻地当家乡、把村民当亲人,以纪检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他写下了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写下了密密麻麻的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发展产业的规划,更在群众心中写下3个字:“自家人”。
秀洋村景
撂“狠话”的新书记
村秘书施仁敏至今还记得李展良刚到村里召开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的情形。“来到这个村,我就是这个村的人,搞不好这里的工作,贫困户脱不了贫,我坚决不走!”身为市纪委派驻到这里的“第一书记”,李展良刚亮相就向村民们撂下了“狠话”。这让从事农村工作多年的施仁敏喜忧参半,喜的是沉寂多年的小山村终于来了个有魄力的带头人,忧的是,“这个新书记,能行吗?”
敢这样拍着胸脯说话,李展良自然提前做足了功课。出发之前通过多方了解,他对前洋坂村的村容村貌、产业经济、整体情况,甚至是党员的人数,都摸得一清二楚。“这一切都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对村子的第一感觉。”李展良说。
第一感觉固然重要,但驻村蹲点工作可不能“跟着感觉走”。于是,在刚上任的几天里,李展良就专门找了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在了解到村里党员和贫困户的情况后,他挨个上门走访。“农村工作就是要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去走访,农民跟我们见面的次数多了,聊天的次数多了,他们才会敞开心扉。”
正是在这种“拉家常”的过程中,李展良得知,前洋坂村半数以上人口外出,留守村民主要收入靠种植食用菌和反季节蔬菜。村集体长年收入匮乏,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薄弱,是吉巷乡6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7人。李展良决心为村里探索一条“造血”之路。
一个月办一件实事
对于李展良来说,驻村的心得体会是“同甘共苦,力促民生”、“东奔西走,项目为主”。作为市级下派干部,李展良抓住机遇,把好政策吃透用足,经常带着几个村干部往市、县的涉农部门跑,把好项目、好资源引到乡村。
驻村后不久,李展良发现旧村委楼年久失修,属于危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于是他积极奔走,四方求助,多次往县里、市里跑,到相关单位申请项目,甚至找到直属领导汇报情况,请求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展良的努力奔走有了成效,最后争取到村委楼重建的项目经费65万元,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一座全新的村委楼在新址拔地而起。
为了增加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李展良又筹措资金为村里建起容量4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多亏了李书记,今后这就是咱们村的增收‘利器’啦!”前洋坂村党支部书记施仁华指着村小学楼顶上一排排亮晶晶的光伏板,高兴地说,“以后只要有太阳,村里就有收入,大家的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这个光伏发电站,不但改变了村财零收入的窘境,其收益的三分之一还将用作贫困户和因病灾返贫人员的帮扶基金。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李展良为前洋坂村先后办成了十几件大大小小的实事,平均下来几乎每月一件。用村委会主任施孝雅的话说,就是“这一年里做的事情,抵得上之前几十年。”李展良还利用纪检监察干部这个身份,规范村财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等。如今的前洋坂村,在全乡率先完成了改水改厕,村中心建起了农民休闲小公园,清洁平整的道路穿村而过,厚实牢固的河堤下,清澈见底的小溪波光粼粼,好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风光。
“离开了,我还是前洋坂人”
“两年后,屏古高速就会建成通车,从甘棠互通口到村里驾车只需不到半个小时。”李展良敏锐地捕捉到村庄未来发展美丽乡村旅游的潜力,“村委楼后面的土地,我们准备将其打造成一片‘花海’,现在花种和肥料都已经到位,就待播种了。”
对于村子未来的发展规划,李展良思路清晰。他认为,要通过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打造乡土、健康、休闲、历史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并运用现代手段深入发掘该村深层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这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树立经营乡村的理念。”李展良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变输血为造血,变封闭为开放。在他看来,前洋坂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就是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村里有这么踏实勤勉的干部,凝心聚力的班子,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眼见着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李展良和村民们的心里都平添了几分不舍。几天前,村里89岁的老大娘苏秀旺,有些时日没见到李展良,想他了,就托人给他打电话。李展良最舍不下的就是这份亲人般的情意。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李展良说他今后无论在哪里,都会记得这个身份,“就算离开了,我还是前洋坂人”。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