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化“腐朽”为神奇的竹艺达人

2018-04-23 10:18 来源:宁德网 龚键荣 陈莉莉,杨远帆

陈兆流在自己的竹艺品收藏室介绍各式竹艺品。

陈兆流在自己的竹艺品收藏室介绍各式竹艺品。

陈兆流制作的湘妃竹折扇。

陈兆流制作的湘妃竹折扇。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龚键荣 陈莉莉 通讯员 杨远帆 文/图)一把湘妃竹折扇,九点五寸长,十八片扇骨,大骨表面布有云纹紫斑,行外人初看还为扇骨的“瑕疵”感到可惜,但古田县黄田镇后坪村的竹艺师陈兆流却说,这可是文玩藏家求之若渴的“宝贝”。4月20日,记者走进陈兆流的竹艺品收藏室,看他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这句清丽的古诗展现了折扇的文人情怀。从古至今,折扇由于实用与艺术价值兼具,备受文人喜爱。

陈兆流说:“折扇一直是文玩界的热门藏品,尤其是采用湘妃、梅鹿等斑竹制成的高级折扇市价奇高,甚至一扇难求。”

据了解,斑竹表面的花纹是在天然环境下被真菌腐蚀幼竹所致,至今无法通过人工干预进行培育,如湘妃竹目前仅产于福建、湖南、云南等地。

除了原料稀缺,以高端斑竹品种制成的竹艺品之所以名贵,也和它的工艺要求严谨、制成周期长有关。

“仅制作湘妃竹扇的扇骨,就要经历选材、洗净、晒干、配对、裁段、削边、打磨、烘焙等多道工序,一把扇往往要耗费工艺师十几日的工夫,每一个环节都特别重要,容不得一丝马虎。”陈兆流说。

由于斑竹表面布满斑纹,呈现特殊美感,还可将其制成文房用具、茶具、香具等,价值不菲。在陈兆流的竹艺品收藏室,记者看到以斑竹为原料制成的毛笔、茶盆、香筒等虽造型简单,却因各具独一无二的斑纹点缀显得格外别致。

如今的陈兆流对竹艺已熟稔在心,可他自嘲几年前不过是一个“竹贩子”。

黄田镇并没有制扇传统,却有着悠久的种竹历史。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特别适于种植马蹄竹,以嫩笋制成的“黄田马蒂笋”是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

陈兆流的父亲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营竹原料的销售,这些产自黄田或从外地收购的竹子可用于制作笛、箫、葫芦丝等乐器以及毛笔、笔筒等文房用具。受此影响,陈兆流自小与竹子打交道,对于各类竹子的特性十分熟悉。1996年,17岁的陈兆流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一位“竹人”。

2006年,正是网络购物兴起的时候,刚刚“触网”的陈兆流吃了一惊。“当时我们出售一支毛笔杆原料才一块多钱,但是外地卖家的同品种毛笔杆在网上竟然能卖出上百元的好价格。”陈兆流说,原来自家从全国各地收购的名贵竹原料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随即,陈兆流在网上采购批发平台开设了自己的小店,来自北京、江苏、广州等地的客商接踵而至。

在逐渐融入竹艺品市场后,陈兆流已经不满足于贩卖竹原料。一方面,他开始联系苏州等地的竹艺品加工厂,将上好的原料制成高端工艺品,令价值一下翻了好几番;另一方面,通过向加工师傅、工艺美术大师、高端玩家不断请教与交流,陈兆流渐渐学会了竹艺品加工的手艺。

目前,陈兆流在高端竹艺品市场已积累了稳定的客源,可他也意识到由于原材料稀缺,市场容量有限,高端竹艺品产业带动力偏弱。为此,他于去年在老家后坪村开辟了一片100多亩的竹子种植基地,引种罗汉竹、紫竹等竹类,同时计划在今年建设一座加工厂,批量加工中低端竹艺品。

“竹艺品天然、环保、美观,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需求,接下来我将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艺,带动家乡群众一起种竹,参与竹制品加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陈兆流说。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陈兆流 竹艺品 斑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