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余海燕:让茶叶与食用菌结缘的“红娘”

2018-06-07 09:02 来源:宁德网 陈莉莉 龚键荣,杨远帆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陈莉莉 龚键荣 通讯员 杨远帆)食用菌与茶的碰撞,将演绎怎样的故事?在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一座菇房里,乡村能人余海燕利用茶叶副产品制作食用菌棒,成功栽培香菇、黑木耳、灵芝,引起业界关注。 5月28日,记者走进程际村,访茶园、探菇棚,了解一段“铁杵成针”的创业故事。

●48种茶栽配方

“用茶枝、茶渣、茶末栽培食用菌,源于一个突发奇想。”古田县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海燕说道。

2013年春,茶园里郁郁青青,余海燕一早就前往查看茶树长势。那一天,茶园里的蚂蚁格外多,这个细节引起了余海燕的注意。她循着蚂蚁的轨迹,发现不久前修剪的茶枝周围遍布蚁群。

废弃茶枝容易吸引蚂蚁,影响茶树生长,如何废物利用?盯着蚁群看了很久的余海燕联想到食用菌。这个“奇想”并非完全偶然,古田县的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从小与茶相伴的余海燕对此并不陌生。

当年,余海燕利用茶枝制作了500个菌棒,在高温灭菌时,菌袋近乎全部破口,首次试验以失败告终。此时,村里的人纷纷劝她,不要在不可能的试验上浪费精力。

顶着压力,不服输的余海燕联合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继续开展试验,这次她改进了高温灭菌技术,共制作了6000个菌棒,成功率达到67%,这让她雀跃不已。

经过2年多的摸索,余海燕亲自试验了多达48种菌种培养基配方,最终筛选出茶栽香菇、黑木耳、灵芝的最佳配方。余海燕所属团队凭借该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

“通过测试茶栽食用菌的生化成分,我们发现它比普通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高,口感也更胜一筹。”余海燕说,茶栽食用菌价格虽然高于市场价一倍以上,市场反响却很好。

●接手父辈茶园

由于成功研发茶栽食用菌,许多人误以为余海燕是一个资历很深的菇农,殊不知茶叶才是她的老本行。

茶叶生产在程际村有百年历史。长期以来,村民自种自采、自制自售各类茶叶,补贴家用。余海燕的父亲接过祖上的茶园,负担着一家10口人的生活。

2000年,年仅18岁的余海燕看到同龄人纷纷到城市发展,心中不免有些动摇,是留在乡村传承茶园,还是出去闯一闯?看着家里成堆的茶叶、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家里的老大余海燕选择留在程际村。

早年间,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叶销路一直是解不开的难题。于是,余海燕一人挑着两大袋茶叶,到县城挨家挨户推销。尽管时常被客户冷遇,但是余海燕凭着一股毅力,渐渐积累了固定的客户群体。

“爱折腾”的余海燕不想再走父辈的小作坊制茶老路。2012年,她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引入现代化的制茶设备,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质量。与此同时,余海燕加强了自有茶叶品牌的营销推广,通过选送产品到各地参展、评比,捧回一个又一个荣誉。在第十三届“闽茶杯”春茶评审中,她选送的茶叶获得“茶王”“金奖”两项荣誉。

●致富不忘乡亲

“能力有多少,就有多少责任。”余海燕致富不忘乡亲,在村里人缘颇好。

2008年,一位来自武夷山的茶商来到余海燕的茶园,惊喜地看到“梅占”茶青,当即拍板,以每公斤240元的价格买下全部茶青,而当时的普通成品茶叶每公斤售价不到24元。

辛苦种植的茶青卖出高价,对多年经营茶园的余海燕来说是一种肯定,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取经问道”。

为了壮大合作社的规模,余海燕先后吸收200户村民入社,同时雇用女工160多名,带动村民增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59岁的余细妹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她告诉记者,全年采茶可增收1万多元,加上种植香菇的收入,脱贫增收不成问题。

帮助村里的乡亲对余海燕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前几年在创业打拼的时候,我获得很多人的关心、指导,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想着应该要为村民做点什么。”余海燕说道。

闲不下来的余海燕今年还有两个项目要上马,新建的茶叶加工厂将全面投产,用大豆秸秆试制食用菌棒。尽管仍然会面临挑战,但是余海燕笃信事业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余海燕 茶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