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扶贫路 菌业兴旺奔小康(4)
——古田村级“抓党建 促脱贫”工作掠影
水口镇嵩溪村
从“穷居山林”到“美丽嵩溪”
嵩溪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正在查看光伏发电情况。
(闽东日报记者 郑凯)7月26日,傍晚时分的古田县水口镇嵩溪村,一栋栋村民新居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显得越加干净、祥和,房屋四周树木环绕,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亮化、绿化、供电、广场等设施应有尽有。
林德平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刚回到家中。“有了政府及时给我们家的9万元补助款,让我们建起了自己的房子,还让我们有了事干。”林德平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
嵩溪村党支部书记黄圣善介绍说,林德平曾是国定标准的精准扶贫贫困户。为了让林德平实现安居梦,开启新生活,2016年村里帮助他种植脐橙600棵,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今年11月脐橙收成,预计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嵩溪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粮油之村、富庶之地。2000年后,村人口大量外流,日渐萧条,一度成为“班子弱、发展难、环境差”的代名词,2014年更是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
穷则思,变则通。近年来,嵩溪村党支部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扶贫攻坚模式,推行实施“4个1”党建促脱贫攻坚做法,既打造一个能够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一支过硬的脱贫攻坚队伍、一个精准扶贫便民服务综合平台、一批党建促脱贫农业示范基地,深化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力促脱贫攻坚。
“我们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了两委班子,这两届班子致富能人都占到一半以上,特别是省组选派一位厦航的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支部脱贫攻坚的力量,形成了‘一支不走的队伍’。”黄圣善说。
有了脱贫攻坚的队伍,应该如何练兵?
村两委先从村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相继实施了通村道路改建工程、幸福园建设、景观绿化亮化等项目,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以实干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赞誉。
同时,以“先行试验再推广”的形式,建立了葡萄、脐橙、无花果等一批农业示范基地,这些都是技术成熟、市场行情好、效益高的产业项目。
通过党员示范基地的传、帮、带,村里10户贫困户及村民参与其中。以“党员基地+农户(贫困户)+合作社”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帮扶和售后服务,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户增收的“双赢”,为全面脱贫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贫困户和村民很有经济头脑,党员种好了,卖了好价钱,他们自然就到示范基地学习请教技术。”村委会主任陈庆林说,几年下来,种植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村民的经济收入也直线上升。
与此同时,嵩溪村还引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60万元,实现年收入10余万元。这些收入,我们主要用于村级扶贫公益事业支出及帮助贫困户子女助学、大病补助等困难救助项目支出。
截至2017年底,全村1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农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48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26万元。先后被授予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党建促脱贫的“4个1”,就像4根扶贫支柱,撑起了嵩溪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片蓝天。经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全村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环境由劣到优、基础由差到好、支部由弱到强,实现了“穷居山林”到“美丽嵩溪”的变迁。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