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食用菌再添“新宠”——金耳袋栽种植喜获成功
双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金耳
宁德网消息(彭素清)“今年秋季进行的第一批食用菌‘金耳’的试生产,即将迎来丰收。”日前,在古田县民富中心的双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克亮高兴地告诉笔者。
“金耳,又称黄木耳、金黄银耳、脑耳,其形似脑状,颜色呈金黄色,闻起来有特殊的香气,富含胶质,口感比银耳更软一些,常见于高山栎林带、生于高山栎或高山剌栎等树干上。”在位于古田县卓洋乡树兜村的栽培基地,杨克亮捧起一朵金耳向笔者介绍,“金耳的栽培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很严格,选择在树兜村种植,主要是该基地位于秀丽的红亭山脉,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山峰时常笼罩在雨雾飘渺中,昼夜温差大,这样的环境最适宜金耳生长。”
如今的杨克亮对金耳的生长习性已熟稔在心,但想起当初引种古田的经历仍心存感慨:“十年了,我第一次参与金耳种植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从一次次失败中成长,现在终于成功了,目前袋栽金耳是全国首家。”
2001年,杨克亮父亲杨武彪在云南楚雄干货市场考察时第一次见到了金耳,觉得十分稀奇。据店家说,这种野生菌类含有丰富蛋白质等。是一种可以美容的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有多年制菌种经验的杨武彪,被店家的话吸引了。就萌生了研发金耳人工种植的想法,随后几年,金耳就和杨武彪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投入大量资金,经过几番研发,终于成功培养出金耳的菌种。2007年,他决意带着金耳菌种回到古田进行试种。“第一次试种了3万袋金耳菌棒,出菇率还可以,但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种出来朵形不够开,颜色和野生的金耳也有很大的区别,也因此未得到市场的认可”。杨克亮告诉笔者,“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金耳颜色转换问题,一开始种植颜色表面不够黄,金耳也不够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比如光照、湿度、温度等等,例如光照充足,金耳才能从白色转成金色”。
试种工作虽然繁重,但坚信能够成功的信念一直都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杨克亮不停尝试多个配方,在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种植方法后,颜色和朵型方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金耳的品质也得到市场的认可。但由于当时在树兜村刚刚成立的古田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还在建设中,没有厂房,杨克亮就到甘肃基地试种植了三批金耳,总计30多万袋菌棒大获成功,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决心,今年9月,杨克亮回到古田,在卓洋乡树兜村的10亩金耳种植基地进行第一批金耳的试种植。“我们这批高优金耳菌种,出耳率很高,根据目前的走菌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杨克亮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杨克亮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栽培金耳效益比白木耳翻好几倍,金耳种植60天即可采摘,而市面上金耳的价格也要比白木耳高好几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富民产业。
在甘肃种植成功后,金耳的销路已全面打开,下一步,杨克亮将邀请专业的包装设计公司,为金耳换上“新衣”,同时入驻古田县民富商城,拓展线上销售。“金耳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我们将依托新成立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动家乡群众一起种植,发家致富。”杨克亮高兴的告诉笔者。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