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古田罗峰村:文化传承让古村“活起来”

2018-10-15 10:10 来源:宁德网 陈莉莉, 龚键荣,杨远帆

上回堂魏氏家风家训馆  黄少凤 摄

上回堂魏氏家风家训馆 黄少凤 摄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陈莉莉 龚键荣 通讯员 杨远帆)金秋送爽、谷香阵阵。10月13日,古田县城西街道罗峰村里好不热闹,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或辗转于魏氏家风家训馆与罗峰红色教育基地,或三三两两驻足摩崖石刻边静心品味。这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文化遗存,通过修复设计,正被一一挖掘“唤醒”,重现光华,为古村振兴注入澎湃的文化动力。

传承耕读文化传统

“教子教孙须教德,勤耕苦读志更高”,此话出自1996年出版的《罗峰志》。当地重学崇学传统悠久,“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故事屡见不鲜。据村志记载,清代中叶至科举废除期间,魏氏族人几乎年年都有人获得功名,孕育了秀才以上者共85人,任知县等官职者15人,是远近有名的“学霸村”。

1905年,举人魏建祥返乡创办了古田县第一座新式小学,包括教室8间、师生宿舍楼各一座、操场、食堂等。绵延百年,这所老校在被撤并前培育学生近4000人,其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300多人。

延续的耕读文化如何传承?罗峰修缮了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上回堂,将其设计为魏氏家风家训馆。走进上回堂,“种德锄经”匾额高挂厅堂之上,魏氏家族详实的祖训、传承脉络、人物事迹都一一可寻,颇有意味。

“深受耕读文化熏陶,村里人才辈出,每年高考都有不少魏氏子弟考上大学。”罗峰村村民主任魏宝华说,罗峰耕读文化正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每逢假期、周末,周边学校时常组织学生前来家风家训馆参观学习。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9月14日,罗峰红色教育基地庄严肃穆,群众向魏雪馨塑像鞠躬并敬献花篮,少先队员深情朗诵诗篇《仰望雪馨》,悼念魏雪馨烈士英勇就义70周年。

魏雪馨出生于罗峰村穷苦人家,1938年进入省城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组织安排,回乡边任教边组织秘密农协和武装工作队。她的一生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员、省委福州闽江工委联络员等。1947年,在执行任务中,不幸被捕。历经10个月的痛苦折磨,于第二年秘密处决于福州,年仅26岁。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以魏雪馨为代表许多在外求学的魏氏子弟纷纷参加革命,涌现出许多革命烈士的传奇故事,也让这片土地早早受到红色革命思想的浸润,创立党小组、开展农民运动,革命力量在古村不断壮大。

今人如何寻找罗峰烈士的足迹,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罗峰红色教育基地应时而生,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在罗峰村的革命活动,为这座古村添加了一份时代的厚重感。

赋予古村新的生命

漫步古村,游上回堂了解耕读要义,观罗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烈士精神,赏摩崖石刻体味魏氏文人情怀。据统计,村里现存明代古民居7座、清代古民居38座、清末到民国初年西洋教堂1座,摩崖石刻20多处,文化遗存十分丰厚。

“今年罗峰村捧回‘2018福建最美乡村’荣誉,这是难得的契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借助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魏宝华说。

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下,景观荷花塘、步行栈道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历史遗存和当代生活在这里实现了巧妙共融,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欣赏古村美景、领会古村文蕴。

村子的人气高了,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创业,有人才有主心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在外多年的魏绍今年回村开了一家农家饭庄。他说:“假期旅游高峰期,每天最多接待游客100多人,日常村里又有工程队驻村施工,回村创业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