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古田黄田:活力重镇 闽江明珠

2018-12-20 10:28 来源:宁德网 龚键荣 吴涧

微信图片_20181220094008

金翼之家

宁德网(龚键荣 吴涧)依山,1.89万亩良田与24万亩林地蕴育多彩农业;傍水,坐拥闽江黄金水道18公里,9个村临江而居;路网,峰福铁路、合福高铁、国道G235(纵五线)穿境而过。这里是古田县黄田镇,一座建制仅28年的新镇。

上世纪40年代,出生于岭尾村(现黄田镇凤亭村)的林耀华写下社会学研究著作《金翼》,他的故乡印象是“一抹翠绿中掩映着农舍屋脊”。70余年过去了,黄田镇不仅留住了乡愁底色,更有诗意、梦想、活力在这块土地铺陈开来。

诗意黄田,好山好水好儿女

黄田镇凤亭村是人类学、民族学泰斗林耀华的故里,上世纪40年代,他以家乡田野考察为基础,撰成《金翼》一书,打开了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窗口。

《金翼》再现了闽江中下游农村的生活情景与经济变迁的断面,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地方政治、民间盟会、风俗等。英国人类学家弗斯评论这本著作“如竹叶画一般,其朴素的形式下隐藏着极高的内涵”。

正因为《金翼》在学界享有盛誉,闽江之畔的黄田镇近年来积极传承林耀华的学术思想,挖掘“金翼文化”底蕴,重新修缮林耀华故居——“金翼之家”,建设“金翼之家·民俗画廊”项目。

该项目建设范围覆盖凤亭村整个村域,约10.6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老厝旧巷立面改造、古厝民居修缮、新建金翼采摘园、开发谷口溪水上项目等,同时推进环境整治、水电、消防、绿化、园林等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目前,“金翼之家”景区已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随着金翼文化在凤亭村的传承发扬,这里的乡村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20余家单位在“金翼之家”设立教学研究基地。每逢周末,周边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时常组织学生前来采风学习。

黄田镇党委书记彭实说:“我们将把凤亭村打造成自然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生态和谐、民俗风情丰富的文化乡村,灵动再现林耀华笔下的‘金翼之家’的繁华景象。”

从凤亭村出发,沿着912县道驱车10公里,诗意黄田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双坑农民油画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微信图片_20181220093914

双坑村农民油画家创作中 余炳炎 摄

上世纪90年代,以黄文清、黄行荣为代表的双坑村青年受到当地美术教师林秋儿的影响,开始走上油画创作之路。学成后各自创办油画工作室,主营海外市场的商业油画业务,吸引了村里众多的年轻人加入油画行业。

2010年,双坑村成立农民油画产业协会和油画协会党支部;2012年,建成占地275平方米的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开辟了油画展厅;2015年,村里投入60多万元,将食用菌厂房改造成10个油画创作工作室。

何美金是一名长期在广州发展的职业画家,2016年她选择回乡创业,后入驻双坑村油画创作工作室。她说:“回来的这两年,看到双坑村的变化非常大,能够为振兴家乡油画产业做一些事,我感到很高兴。”

据了解,双坑村现有油画从业人员300多人,他们在本村及深圳、广州等地开办油画工作室40多个,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

微信图片_20181220093922

俯瞰黄田

微信图片_20181220093917

三保村脐橙丰收

微信图片_20181220093919

黄田马蹄笋加工

梦想黄田,高速高铁新时代

“黄田镇在闽江边、铁路边、国道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以及国道G235(纵五线)古田境洋上至汶洋段启动建设,让黄田的经济社会发展驶入梦想的快车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彭实说。

地处闽江中游北岸的黄田镇山水兼备,气候温和多雨,农业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一直以来,黄田镇立足镇域资源优势、交通优势,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产业发展卓有成效。

黄田马蹄笋肉质脆嫩、鲜甜爽口、营养丰富,是食用笋家族的上佳品种。近年来,黄田镇大力推动马蹄笋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规范种植,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借助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品牌,提升“黄田马蹄笋”的知名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九龙江马蹄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清说:“我们出产的马蹄笋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许可,由于产品品质好,平均价格比市场价高出20%。”

目前,黄田镇马蹄笋种植面积3.8万亩,其中省级马蹄笋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多亩,年产量近6万吨,年产值1.5亿元。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黄田镇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政策,培育了三保脐橙、凤亭四季豆、潮渔西瓜、村里淮山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蓬勃兴旺,工业风生水起。黄田镇通过扩展平台建设、强化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大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82亿元,形成工农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新年将至,走进黄田镇区西北部的库区工业集中区,处处都是繁忙的生产景象。

福建林久智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集中区今年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专注智能机械设备研发制造。在标准化厂房内,林久公司负责人林孝久向记者介绍了其自主研制的封边侧孔一体机、数控智能筷子机等智能机械设备。

“入驻工业集中区以来,黄田镇政府在土地、审批、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们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得以更加安心在黄田创业发展。”林孝久说。

坚持招商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黄田镇招商引资的成效显著,今年还成功引进福建和谊工艺品有限公司、凤亭村芋垅岗生态农业康养观光园、金翼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好项目。

在既有产业基础上,黄田镇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稳扎稳打,示范带动,促农增效固基础;盘存扩增,转型升级,壮大工业增后劲;积极培育,融合创新,加快三产添活力。

微信图片_20181220093903

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重点村——莪洋

活力黄田,创新创业从头越

黄田镇是闽江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新镇,临江而生,因水而建。

1987年3月,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开工建设。1990年,为了支持工程建设,原莪洋镇区迁至黄田村,易名黄田镇。库区淹没8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产生移民2439户、13821人。

告别家园,库区移民发扬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精神,在短短几年内崛起一座座新村。

莪洋村是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重点村之一,2010年以来,镇里先后投入350余万元,对莪洋村进行全面的环境整治,包括环境清洁、管线重新规划、房屋立面改造、绿化美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黄田村原来依江而建,因水库建设迁到山脚下,于是有些群众向山林要效益,种起了马蹄笋、油萘、槟榔芋,有些群众拉起了人力车、开起了小商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造新房、发展产业、整治环境,库区移民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黄田村库区移民彭能彬说:“当时大家离开故土,难免会感到有些失落,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失去生活信心。这么多年来,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才有了现在的新村面貌。”

库区发展是“活力黄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田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筑牢发展基石,全镇上下掀起干事热潮,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培育党建亮点典型,拉近党群关系,切实为民服务——

发挥“金翼之家”市委党校教学点优势,结合凤亭村“共学、共餐、共伴”活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志愿者活动;在“金翼之家”游客服务中心设立凤亭村“党建便利店”,同时成立“金翼之家”义务讲解队,为村民与游客提供免费讲解、网购商品、话费代缴、人社代办等服务;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黄田库区工业集中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古田高铁站党群服务中心,前者服务9个非公党支部、惠及近千名职工,后者为党员和旅客提供党性教育、行李寄存、候车憩息等服务;

兜底促精准,脱贫攻坚在综合施策中扎实推进——

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对贫困户进行针对性帮扶,组织贫困对象参加“雨露计划”“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目前镇企业吸收贫困户务工11人,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吸收贫困户就业10人;2018年完成造福工程易地搬迁危房改造1户4人,完成6户“四类”人员危房改造;教育帮扶资金及时发放到位,2018年秋季学期县内教育建档立卡助学金补助44户共2.75万元,域外就读申请地方政府助学金学生14名共1.6万元;98户贫困户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同时发放宁德市精准扶贫人员政府救助保险卡,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目前,黄田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28人均已脱贫。

城镇发展成就不仅体现在数字,更反映在群众生活的日新月异。2014年以来,黄田镇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全国文明乡镇、全国老年宜居名镇四项“国字号”称号,黄田人的自豪之心溢于言表。

彭实表示,黄田镇将继续主动融入市委“一二三”发展战略与古田县“建三圈 兴三业”、打造“千年临水 健康古田”发展品牌战略,围绕建设“工贸发达、交通便捷、宜居宜业的滨江重镇”的思路,全面实施“诗意黄田、梦想黄田、活力黄田”发展战略,置身发展全局,捕捉政策机遇,强化项目主导,促进工业升级、农业增效、旅游突破、城乡提质、生态优美,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

(部分图片由黄田镇政府供图)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