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古田卓洋乡:望山见水展乡韵 产业引领促振兴

2020-11-16 19:40 来源:宁德网 龚键荣 陈瑞宇

15a12

宁德网消息(龚键荣 陈瑞宇 文/图)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是古田县卓洋乡的“金字招牌”。以绿水青山做底色,卓洋勾勒出“生态立乡”的线条,绘出“以菌富乡、旅游强乡”的美丽画卷。

提升乡村颜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共创美好家园深入人心;振兴乡村产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村富带民富;做强乡村旅游,古村前洋、英雄故里、廖厝温泉等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这里风景独好。全乡呈现出社会稳定、人居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人居环境内外兼修

持续保持乡村之美,重在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卓洋乡党委、政府积极回应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推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擦亮“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两张“高颜值”名片。

深秋时节,走进今年初被评为省级旅游村的文洋村,一幅村道整洁、庭院别致、溪流清澈的美丽图景映入眼帘。

2016年,受超强台风“莫兰蒂”影响,文洋村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在灾后环境整治中,文洋村党支部决定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进而改善产业薄弱、交通不便的问题。

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文洋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下大力气美化村容村貌、治理环境污染、实施改水改厕、修缮古民居、建设村史馆。同时完善进村连接线,拓宽文洋村往廖厝村方向5公里道路、往鹤塘镇方向9公里道路,提升优化松坑村村道。

乡村环境改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2018年以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明确了“乡愁党建+乡贤回归”的工作思路,开发抛荒地1000多亩,完善机耕路、沟渠、灌溉等基础设施,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办6个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果、蔬菜,使村里的支柱产业从无到有。

彭桂剑是文洋村最早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的村民,他的信心源于家乡面貌的巨变。他说:“看到家乡变美了,觉得非常欣喜,而且现在农村的发展机会很多,返乡这个决定错不了。”

在卓洋乡,像文洋村一样刷新乡村面貌“高颜值”的村庄还有很多。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过程中,该乡因地制宜探索总结“五个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助力实施农村“一革命四行动”,实现“六清”目标。

清理好“一个垃圾桶”,借助“互联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8个村设立高清摄像头140个,在线监测垃圾收集量、清运车辆运行情况、环卫队伍保洁效果,严格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维护好“一个污水处理设施”,以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制度为抓手,明确责任单位、监督单位、巡查巡护人员,确保管网通畅、设施完好、运行正常,同时推进河长制工作,河道专管员日常巡河完成比率位居全县前列。

保洁好“一个公厕”,全面推行“一长两员”公厕制度,推广“统一标准、专人管理、跟进保洁”作业模式,按照“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原则定岗定人。

开展好“一片菜园子活动”,发动群众美化房前屋后,按照“户申请,组推荐、村验收、公示授牌”层层推进,今年已开展4期“最美菜园子”评比活动。

遵守好“一份村规民约”,建立常态评比机制,每月对照村规民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活动,让良好的卫生行为规范入脑入心、化风成俗。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支柱产业强筋壮骨

立冬时节,树兜村的花菇生产基地菌香飘溢。看到第一潮菇长势良好,此前还在观望的菇农们更加坚定拆除旧菇棚,建设标准化菇棚的决心。

树兜村是远近闻名的花菇专业村,全村九成以上群众都在种植花菇,年产花菇350万筒,产值约1750万元。由于气候适宜、技术成熟,这里出产的花菇产销两旺,尤其是到了春节前后更是供不应求。

过去,树兜村花菇产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菇农自建菇棚多为木架茅草结构,既影响村庄整体环境,又存在易倒塌、起火等安全隐患。村党支部书记陈育楼还记得,几年前,村里的一座菇棚起火,导致周边数座菇棚也被烧毁,这场火灾让群众感到后怕。

食用菌产业大而不优,是古田县几大食用菌主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年以来,古田县委、县政府以优化食用菌“一产”,促进农民和村财增收为目标,落实市委“8+1”特色产业部署及“五化”发展要求,提出3年内完成10000间标准化菇棚建设任务,全面推进46个产业薄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面对新机遇,卓洋乡党委因地制宜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采取党支部领办、各村联办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党建先进、集体经济好的树兜村联合独峰、下地、沽洋仔、洋塔、廖厝5个村,注册成立全县最早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古田县天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分两期在树兜村建设40亩31间标准化菇棚。

说是合作社,但从管理模式和股权结构来看,天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了一家股份公司的雏形。树兜村集体以上级扶持资金、土地等入股,占股50%;树兜村民以旧菇棚、土地入股,占股30%;其余5个村以上级扶持资金入股,占股20%。

今年5月,17间标准化菇棚建成投用,获评福建省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菇棚主体采用钢架结构,屋顶统一安装绿色彩钢瓦,给水排水设施完善,整体美观大方,与周边破旧脏乱的木架茅草结构菇棚形成鲜明对比。

“新菇棚高约8米,可放置8层菌棒,每间可生产2.2万至2.4万筒花菇,而且通风透气性好,生产资料进出方便,综合效益提高了不少。”树兜村菇农陈祥恩说。

目前,树兜村一期菇棚已全部出租,二期菇棚建设已近完工。陈育楼说,所有菇棚全部出租后,树兜村仅租金分红一项,每年预计可增加村财收入20.46万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在树兜村的成功实践,为卓洋乡食用菌产业提升注入信心。该乡借势而为,提出食用菌标准房建设“双百计划”,2019年至2021年分期分片区在吉洋、树兜、卓洋等村建设100亩以上食用菌(花菇)标准房和100间以上银耳标准房,推进全乡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文旅资源串点成线  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古田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古老村落,在这浩瀚的历史文化星空中,前洋村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前洋村历史文脉传承有序,宋代即有先民在此居住,明清时期发展至鼎盛。目前村里尚存明、清、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70余幢,祠堂、古街、炮楼、廊桥、石桥、水圳等遍布全村,乃至宋、元两朝遗址也依稀可见。

由于村落格局保存完好,耕读传家古训流传久远,今人用“五朝齐列一村寨,一眼望穿千百年”赞美前洋。2018年以来,前洋村被列入古田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加快以“五朝流韵,世外古村”为主题的文化宜居工程建设,保护古村落的整体性与活态性。

“文化宜居工程建设两年多来,前洋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千年古村的历史风貌如旧。”前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余养泉说。

据了解,前洋村文化宜居工程项目一期的立面整治工程、村标、私塾馆、讲书堂、李氏祖厝与余家大院修缮等已完工,下一步计划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争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卓洋乡境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除了拥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森林乡村”三张“国字号”名片的前洋村,还有京峰村、廖厝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省级传统村落、8个省级美丽乡村、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基地等。

庄里村是全国道德模范、烈士周炳耀的故里。近年来,为了纪念周炳耀为公为民的精神,推进这位好干部的未竟事业,卓洋乡对庄里村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着力打造“英雄故里,美丽乡村”,已完成村庄生态流域治理,建成为民公园、纪念广场、党建基地、停车场等,其中周炳耀事迹陈列馆先后被授予古田县、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新时代宁德市百个社科普及基地称号,累计接待县内外参观学习人员5.3万人次。

卓洋乡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基地自2013年落地以来,已建成祥云牧业循环生态养殖基地、德云高优葡萄中试基地和五蕴茶文化庄园三大项目,种植葡萄、火龙果、黄桃、草莓、蓝莓、柠檬、猕猴桃等十余种水果。为了促进农旅融合,基地配套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5.6公里田园慢生活步道、观景平台,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以上。

着眼全域旅游,突出文旅融合。卓洋乡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卓洋“一线”(卓廖线)、“二基地”(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基地、庄里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传统古村落”(前洋村、京峰村、廖厝村)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念好“生态经”,奏响“振兴曲”。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共进的历史时期,卓洋乡将全面实施基础提升、农业发展、文旅繁荣、环境整治四大行动计划,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责任编辑:吴圣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