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探索菇棚“光伏+” 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古田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菇业之源,世界菌业之窗”。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古田菇农建设的大量传统木质菇棚,客观上占用了相当数量的土地,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大、难以监管等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乡村面貌的提升。
按照市委梁书记2021年以来多次莅古调研作出的重要指示,古田县积极探索深化食用菌菇棚“光伏+”改造工作。2021年8月11日,古田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试点项目建设和整县推进工作,通过推动“绿色能源+生态种植”融合发展,不断深挖绿色经济潜能。
在谨慎评估、多方探讨的基础上,按照“先建后搬、即搬即拆、退菇还耕”的思路,古田县建成了吉巷和杉洋两个试点区并顺利投入使用。
杉洋试点区位于杉洋镇杉洋村,由县属国企古田县城投公司建设,交给属地镇村运营管理。项目占地15亩,建成7间标准化菇棚、冷藏库烘干车间1间、1个分拣车间。此外还为菇农配套建设了卫生间、休息室。目前现场种植有香菇7万筒、榆黄蘑3.5万筒。
吉巷试点区位于吉巷乡前垅村,采用“农户出地、企业建设、政府配套”的模式,统一集中土地,由企业投资建设主体和光伏部分,地方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农户享有菇棚内部使用权,企业获得光伏发电收益,村集体取得土地租金收入。目前,现场种植有猴头菇50万筒;冷库、仓储等配套设施正在有序建设当中。
古田县紧紧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组织食用菌技术专家和种植大户,紧密跟踪试点情况,评估试点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助于退菇还耕。
▶提增了菇农种植效益,有助于各方共赢。
▶提升了园区管理效能,有助于产业升级。
吉巷试点区原有菇棚面积43亩,建成后总面积30亩,扣除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剩余土地7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约四分之一。项目减少了农业设施对一般耕地的占用,是实现退菇还耕的有力举措。
园区在消防安全、产业链管理上均有明显提升,同时,古田按照小微园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配套,联结金融、保险和质量监测等社会化服务,打通产业上下游,这契合了古田食用菌产业“县域工厂化”的特点和趋势,有利于加快实现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古田县食用菌菇棚“光伏+”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4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古田菇棚“光伏+”促进乡村产业更兴旺。
在试点项目建成并顺利运营的基础上,古田县加快推动菇棚“光伏+”项目在全县铺开。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以及古田县翠屏湖新能源投资开发公司,统筹推动全县食用菌菇棚改造工作。目前,古田县尚有6000余亩传统菇棚待改造,计划分三年实施,力争两年完成。今年,古田县投入3亿元,将对宁古路沿线4个乡镇的传统菇棚进行全面改造,项目目前正处于招标挂网阶段。同时,还在积极谋划食用菌菌包、烘干等初加工环节清洁能源替代项目。
产业发展,生态先行。古田县将立足试点,不断探索深化菇棚“光伏+”模式,努力实现菇农主观上“好种菇”、经济上“种菇好”、结果上“种好菇”,当好山区绿色经济走廊引领者,为宁德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样板作出古田贡献!
来源:古田发布、福建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等综合整理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